主席的變相批評,楊震笑了笑道:“主席,術有專攻。我這個人膽子不小,可多少有些手高眼低,管的太多了就有些緣木求魚了。事必親躬不是一件壞事,但也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一個人的精力,總歸還是有限的。什麼都抓在手裏,反倒是影響了工作。”
“製定一個嚴格的紀律並嚴格的執行,用紀律去約束人,這比我什麼事情都要管要強的多。政委在外留學多年,並不是那種眼光狹窄的人。知識麵,也足夠的開闊。有政委主抓這個工作,在加上多年嚴格養成紀律觀培養出來幹部的協助,我想比我親自抓要好的多。”
“主席,這可不是瞻前顧後,而是真的沒有那麼大的精力。搞經濟、搞民生,政府的一把手比我強。搞政工和高科技,政委的能力遊刃有餘。這些方麵,我隻掌握方向就可以了。放手給更適合的人去做,總比我什麼都插手,卻什麼都不精通,搞的一團糟要好的多。”
楊震的回答,讓主席微微一愣的同時,卻是微微點了點頭。對於楊震的這番話,主席是聽進去了,但卻沒有給予任何的評價。看著陷入沉思的主席,楊震也沒有在多說什麼。有些事情說多了,反倒是一個問題。點到為止,倒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對於中央征求楊震意見,朝鮮是不是該成立一個政府的問題,楊震明確表態一切服從中央的指揮。朝鮮問題是一個國際問題,一切政策由中央定。對於眼下已經返回朝鮮的原朝鮮獨立同盟,究竟下一步該怎麼處理,還是由中央決定為好。
至於中央要求抽調抗聯內朝鮮籍幹部,全部返回朝鮮工作的要求,楊震也選擇了支持。但楊震也與中央彙報,蘇聯人眼下在朝鮮問題上動作頻頻,希望中央能夠給與一定的警惕,小心蘇聯人插手。
而楊震在與主席談完這番話後,沒有在北平過多的停留,當夜就直飛朝鮮。在返回朝鮮之後,也就是長崎第二枚原子彈爆炸之後第一時間,楊震給駐朝鮮的傘兵二師。以及所有運輸機群和海軍艦隊,外加所有的部隊下達了一級戰備的命令,各部隊開始陸續向南朝鮮抗聯控製的港口秘密集結。
而在長崎原子彈爆炸的同時,美國人還在日本本土投擲了大量的宣傳單,告訴日本人美國人這玩意有的是。要是在堅持抵抗下去,美國人將繼續對日本本土實施類似轟炸。這一次美國人的恐嚇戰術,終於起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
八月十四日在最後一波美國轟炸機,剛剛結束對日空襲。抗聯的轟炸機還在日本西海岸上空盤旋,將大批的高爆航彈投向日軍各個防禦陣地的時候,楊震給在蘇聯的李明峰下達了行動開始的信號。
盡管他此刻人在朝鮮,但是卻一直在密切的關注著歐洲局勢。給李明峰下達完畢行動的信號之後,楊震一直在關注著他的行動。直到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的當天,接到已經擺脫蘇軍追擊,越過丹麥一線李明峰一切順利的信號後,楊震才略微放下心來。
剩下的事情,就看李明峰能不能順利的打開這個時間差了。至於派出的那些人員,自身的技術能力,能不能滿足需要,這一點楊震還是有自信的。如果沒有這個能力,蘇聯人也不會將這麼多的艦艇,交給他們操縱和保養。
蘇聯海空軍的追擊楊震沒有太過於擔心,大型艦艇都被拐跑,剩下的那點快艇是追擊不上這些艦艇的。至於蘇聯空軍,楊震更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那些腿短的攻擊機和戰鬥機,航程覆蓋不了太遠。
而航程略大的圖二和佩二轟炸機,等他們反應過來,李明峰他們早就進入駐西歐美軍航空兵的保護圈了。眼下亞洲雖說還打的很熱鬧,但是在歐洲冷戰的大幕,已經開始徐徐落下。在對德和對東歐問題處理上,矛盾日漸尖銳的美蘇兩國,這個時候相處的並不融洽。
戰時那種盟友關係,早就隨著歐洲戰場的落幕,也一同灰飛煙滅。剩下的隻是不斷的勾心鬥角,以及尖銳的政治矛盾。這一點雖說對歐洲人來說,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誰都不想在一場世界大戰尚未結束時候,又出現新的戰爭導火索。
但歐洲眼下的局勢,對於參與此次行動的抗聯人員來說,卻是相當的有利。美國人在這件事情上,不會不落井下石的。可一路上的航程能不能順利,楊震卻是相當擔心的。因為此時所有駐蘇的抗聯人員,除了在歐洲秘密留下的釘子之外,其餘的已經全部撤回東北。
如果美國人真的不主動或是被動的配合,那麼一路上的燃油補給,真的成了最頭疼的事情。除了這個問題之外,還有整個波羅的海、北海,尚未被掃清水雷,也成了此次行動的最大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