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後的準備(1 / 2)

可關東軍在東北不用或是說沒有來得及使用,但在朝鮮日軍未必不會這麼做。相對於東北來說,朝鮮半島的戰略地位,對於日軍固守本土防禦線來說,更加的重要。朝鮮半島丟了,日本人在西海岸也就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

在這個時候日本人要是真的像瘋狗一樣,在垂死掙紮的時候,大規模的使用毒氣反咬自己一口,那就因小失大了。

盡管總部一再嚴格規定在與日軍作戰期間,不管日軍有沒有使用毒氣的跡象,所有的防毒麵具和毒氣防護裝備,要全部的佩戴齊全。但已經有兩年左右的時間,沒有在戰場上遭遇過日軍使用毒氣的基層部隊,這思想上就多少有些麻痹。

部隊在作戰的時候,將防毒麵具放在彈藥囤積點上,或是幹脆在行動的時候,將防毒麵具一同輕裝等情況始終沒有斷過。畢竟那玩意在很多基層指揮員的印象之中,已經沒有什麼用。背著還是一個累贅,有那個體力還不如多帶一些彈藥更管用,而且這玩意丟了一樣要背一個處分。

在有了這個發現後,他將十七師防化營的所有兵力和裝備,都秘密的調到第一線。同時要求所有部隊,在上前沿的時候必須要攜帶防毒麵具。那個部隊不願意帶,那個部隊的軍政主官,將指揮權直接交出來。

為了保險起見,他甚至在一邊忙著不斷思考戰術調整,一邊親自檢查每一個部隊攜帶防毒麵具的情況。就連在前沿的部隊,他都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代價,要麼你去日軍屍體上收集,要麼你們自己下來人取。在規定時間之內,必須要人手一具防毒麵具。

因為他到前沿這兩天,就沒有看到過那個幹部和戰士,身上隨身攜帶著防毒麵具的。就是背著防毒麵具包,但裏麵放的不是子彈就是其他物品。甚至相當一部分戰士的防禦麵具包,已經成了雜物袋。

不僅戰士就連部分幹部,甚至是營團一級的幹部,都沒有按照條令攜帶防毒麵具,這種情況讓楊繼財很是不滿意。下麵部隊考慮不到,或是沒有看到日軍狗急跳牆的可能性,他這個實際上主持全師軍事工作的第一副師長,就不能不考慮這個問題。

在到任之後考慮戰術調整的時候,在私下家庭聚會的時候,楊震的幾句話一直盤繞在楊繼財的腦海裏麵。他清楚的記著大哥說的那幾句話,在戰場上一旦戰事陷入膠著,作為軍事指揮員首先要冷靜下來,不能單純的因為為上級的壓力和下級的傷亡所左右。

同時在戰術的調整上,要考慮針對性的調整。不單單是要調整步兵戰術,更多的還要考慮火力支援上的調整。調整的時候也不能隻考慮一線調整,更多的是要考慮對敵一、二線,甚至三線攻擊時候的調整。

作為一名軍事指揮員,在戰場上需要的不僅僅是決心、魄力。更多的時候是需要冷靜的頭腦,看待問題全麵的眼光,以及在必要的時候冷酷的心。因為往往決定勝負,或是命運的時刻就在最後五分鍾,甚至就是最後一分鍾。

如果你為部隊的傷亡過大而心疼,最終時刻選擇了放棄最後的咬牙階段。那麼你不單單是浪費資源和時間,更是在揮霍更多的生命。在最後關頭的放棄,指不定需要多少戰士的生命和鮮血來補償。

軍人不是政客,更不是慈善家。在該咬牙的時刻,哪怕就是打剩下一兵一卒,也要堅持這最後的一分鍾。慈不掌兵這句話,對於一名指揮員,尤其是一名高級指揮員來說,永遠都不過時。

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下級要多關心,但是到了戰場你這個指揮員,心腸必須要硬起來。越是到關鍵的時刻,心就越不能軟。你軟了,那麼意味著之前的犧牲和付出,都將會付之東流,再想挽回代價往往會更大。

另外一句話讓他記憶尤深的是,楊震一再告誡他。在戰場上永遠都不要低估日軍,這種軍隊的瘋狂程度和不擇手段。哪怕就是你在勢如破竹,也要提防日軍在最關鍵的時刻,給你來一個玉石俱焚或是說同歸於盡。

大哥的這些話雖說隻是在私下和自己說的,但楊繼財知道這是大哥這些年,在戰場上浴血廝殺,帶著這支部隊從弱小走到今天強大,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這些經驗教訓背後,是無數的鮮血和生命。

這幾年無論是在總部任職,還是下基層部隊任職,所接觸的東西讓楊繼財,也知道大哥這些年是怎麼走過來的。能在那種形勢之下扭轉整個東北戰場的乾坤,去年年底更是一舉徹底的解決了關東軍,這個日本人種植在中國人身體上的毒瘤,大哥付出了多少艱辛和汗水。

盡管身上更多的打著郭炳勳烙印的楊繼財,對於大哥的某些觀點,甚至是某些方麵有些不擇手段的做法並不能苟同。雖然那些真正涉及到機密的事情,楊繼財知道的並不多,甚至可以說寥寥無幾。

可在郭炳勳刻意在多個崗位調動的磨練之下,養成了相當敏銳嗅覺的楊繼財,從很多蛛絲馬跡上,多少能判斷出來這些問題背後的刀光劍影,以及表麵平靜無波下潛藏著的暗流。楊繼財也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是在特殊情況之下一種無奈之舉。所以盡管對大哥的某些手段不太認同,但是大哥的話楊繼財還是記得很牢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