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心狠手辣(1 / 2)

雖說本鄉義夫指揮的三十軍,也在杜開山的四麵圍攻之下也損失不輕,四十四軍所有參戰各部隊,至少都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但相對於被衝的七零八落的三十軍來說,他的整個防禦體係仍然保持著相對完整。

最關鍵的是盡管被切斷了與三十軍之間的聯係,但是他的四十四軍在苦心經營之下,依托中固至柴河堡一線的山區有利地形,在周圍的抗聯圍攻之下,自身卻始終牢牢的抱成一團,並未被自己的對手分割。

而且這位狡猾的日本陸軍中將在會戰剛一打響,便將原有儲備在撫順的大量的彈藥和糧食,全部運到了中固、柴河堡一線二線陣地。相對於在鐵嶺、平頂堡一線失守後,幾乎丟光了原有儲備在鐵嶺的儲備彈藥和糧食,已經快要彈盡糧絕的三十軍。他的四十四軍,眼下依舊還是衣食無憂、彈藥充足。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因為後路被切斷,所屬部隊本應該換季的冬裝卻送不過來。眼下南滿的天氣雖說還可以,但是早晚卻已經涼的很。在加上在山區作戰,這夜晚的氣候還是多少有些涼。這個季節穿著單薄的夏裝作戰,讓他的部隊感冒很嚴重。

但糧食和彈藥,四十四軍還是很充足的。除了在敵軍空中優勢麵前,這生火做飯有些不方便之外,其他的方麵倒是不用任何的擔心。即便是在圍困半個月,他的四十四軍也不會有餓肚子的危險。

最關鍵的是本鄉義夫認為,整個中長鐵路以東山區麵積廣大。而自己的四十四軍,雖說也是傷亡慘重,但遠還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眼下元氣還尚存,手頭彈藥相當充足的四十四軍,隻要集中拳頭向著柴河堡東北方向攻擊,還是有把握突圍成功的。

抗聯的坦克都能通過山區,繞過自己的防線穿插到自己身後。難道一向擅長在複雜地形下作戰的日軍,就不能通過山區轉移?敵軍不可能在麵積這麼廣大的山區處處設防,隻要能打開一條撤退的通道,逃出升天還是有把握的。

手頭彈藥、糧食充足,各部隊雖說也損失不輕。除了個別部隊之外,絕大部分的部隊建製還保存完整,這給了本鄉義夫突圍相當的底氣。他認為隻要自己的動作能夠達到突然性,突出去的幾率還是相當大的。

隻是在周邊抗聯部隊的合圍圈,收縮的越來越緊情況之下,怎麼才能安全的突出去。這對於本鄉義夫中將與其參謀長大野武城少將來說,卻是一個相當難解的題目。突圍方向隻能是東麵,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在眼下的態勢之下,向西麵突圍與三十軍彙合是不可能的。

但向東突圍在打開突破口之後撤退的路線,怎麼才能避開敵軍的追擊,以及怎麼才能在敵軍的眼皮子底下,擺脫敵軍的糾纏,將部隊隱蔽的撤下來。這讓本鄉義夫中將與大野武城少將,卻是相當的頭疼。

幾天的鏖戰下來,四十四軍的確是守住了二道防線。但在敵軍刻意為之的態勢之下,卻是與敵軍越纏越緊。想要盡可能的悄無聲息擺脫敵軍,將部隊撤下來,對於眼下的四十四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唯一能選擇的突圍方向,全部都是山區地形。四十四軍眼下裝備的重武器,根本就無法攜帶。剩下的是全部丟棄還是全部炸毀,還有大批的傷員怎麼攜帶,對於本鄉義夫中將來說也是一個難題。

這二位湊在地圖上,仔細研究了整整大半天的時間,卻是決定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以一部兵力向西南方向,全力反擊鐵嶺、平頂堡一線,擺出一副四十四軍要重新打通,與三十軍聯係的態勢。

同時主力在南北兩線逐步收縮,並放棄部分次要的陣地。以兩個獨立混成旅團分別依托有利地形,準備接替南北兩個方向的防禦,其餘他的兵力秘密向柴河堡兩翼進發。待所有的部隊趕到後,全軍沿著柴河堡兩翼山地向東全力突圍。

能攜帶的迫擊炮和山炮,全部拆卸開來上馬匹。無法攜帶的野炮和榴彈炮,在掩護主力突圍之後,除了拆卸下炮閂帶走之外全部拋棄掉。重傷員全部火化燒掉,輕傷員則編入兩翼阻擊部隊。突圍部隊每人攜帶五天的補給,以及一百二十發子彈、四枚手榴彈。

輕重機槍、擲彈筒各攜帶兩個基數的彈藥,迫擊炮、山炮和步兵炮,則每門炮攜帶六十發炮彈。其餘的糧食、彈藥和其他物資,包括所有的卡車在內全部丟掉。由掩護部隊在主力突圍之後,連同無法攜帶的野炮和榴彈炮在內,全部統統的炸掉。

在突出柴河堡沿線敵軍的防禦圈之後,全軍經大甸子,在南雜木一線越過奉海鐵路,然後全力向本溪方向撤退。利用遼東敵軍主力,正在與第三軍激戰,身後兵力薄弱的態勢,經新賓、桓仁撤往寬甸。

至於前線與敵軍糾纏過緊,實在無法撤下來的部隊,則就地擔任掩護全軍突圍的重任。壁虎斷尾戰術該用的時候,就一定要果斷的使用。怎麼樣保證大部分的兵力衝出去,才是自己最應該考慮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