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秦彥三郎的決心(2 / 2)

關東軍最後投入的兩個戰隊的航空兵,也在敵軍戰鬥機群的攻擊之下,不僅沒有能夠承擔起關東軍的企望,為前線部隊撐起一張空中保護網。就連前線各個機場在敵軍絕對優勢的航空兵壓製之下,也是一再的轉移。

四麵作戰的日本帝國,已經撐不起戰爭的巨大消耗。關東軍的航空兵作戰飛機,與飛行員補充日益困難。僅存的老飛行員,都被調回本土擔負被炸的千瘡百孔的本土防空作戰。那些草草培養出來的菜鳥,幾乎沒有任何的生存能力,有的甚至剛一上天就被擊落。

失去了製空權之後,關東軍的日子幾乎是老太太過年,一天不如一天。敵軍的轟炸機群甚至是事無忌憚的,直接突入到關東軍大後方,想炸那裏就炸那裏,想攻擊那裏就攻擊那裏,航空兵已經根本無還手之力了。

除了飛行員素質,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戰場需要之外。讓整個關東軍上下都大惑不解的是,敵軍對自己作戰機群怎麼觀察的這麼詳細。所有的戰鬥機一起飛,整個情報就被敵軍掌握。從出動機群的數量到飛行高度,以及飛行方向,就好像始終在被人家給盯著一樣。

搞的每一次參戰的航空兵部隊,就像是送上門去挨打一樣。即便是在飛機性能上不差,但卻在空戰之中屢屢失敗。本身實力就已經日落西山的關東軍航空兵團,在這種情況之下更不是對手。

按照秦彥三郎的預計,如果關東軍想要改變眼下的頹勢,至少要增加三到五個師團,以及大量的航空兵,也許才有這個可能。但秦彥三郎很清楚眼下正鬧兵慌,甚至已經開始從關東軍調兵的大本營,已經根本就不可能在給關東軍增加任何一個師團。

就連就在關東軍背後的朝鮮軍,也在朝鮮半島敵軍不斷的出擊之中,被死死的纏住在朝鮮境內,無法分兵增援關東軍。最關鍵的是整個朝鮮半島日軍控製區,所有的鐵路和公路,都遭遇到敵軍大範圍的轟炸。

主力都在朝鮮南部的朝鮮軍,就是想抽身增援關東軍,短時間之內也基本無任何的可能。而且在朝鮮境內也存在敵軍的情況之下,無論是大本營還是朝鮮軍,都不想抽調兵力來支援關東軍。

盤算來、盤算去,手中已經無兵可調的秦彥三郎中將,將目光又對準了眼下中線戰場的兩個軍。在與山田乙三大將緊急商議之後,秦彥三郎以關東軍參謀長的身份,給清水規矩中將和本鄉義夫中將連續下達命令。

命令他們拋棄一切無法攜帶的裝備和物資,利用眼下整個沈陽戰場敵軍的主力,都在新民一線以及南下鞍山、遼陽一線,整個合圍圈背後比較空虛的機會。全力分別向中長鐵路以南山區突圍。在突圍之後全軍立即南下,與本溪湖周邊的第三軍主力彙合。

命令眼下錦州、葫蘆島一線的關東軍第四軍,不要在與敵軍糾纏。立即放棄錦州、北鎮一線,全力向遼中撤退。原來在必要時候炸毀錦州、葫蘆島全部工廠的命令撤銷,一切以第四軍主力安全撤出為首要目的。

在撤到遼中之後立即全軍出動配合第五軍,策應中線的兩個軍突圍,並全力的反攻沈陽。在兩個軍完成突圍之後,則就地向東經遼東灣沿岸撤退,全部撤往蓋平至鳳城一線。秦彥三郎中將的這個做法,很明顯是準備徹底放棄南滿,關東軍主力全部退守遼南以及遼東半島。

至於第四軍、第五軍反擊沈陽城的行動,隻是為了配合北麵兩個軍突圍的一個佯動計劃。秦彥三郎明白,眼下整個戰局的形勢,已經不在允許關東軍,還在這裏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眼下對於關東軍來說,最好的選擇還是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

但對於關東軍副參謀長田村儀富少將,關於調動駐紮在大連至蓋平一線的守備隊北上增援,將旅順至大連的守備移交給海軍,駐旅順特別守備隊,並將旅順重炮兵聯隊也北調部分參戰的計劃,卻遭到了秦彥三郎中將堅決的拒絕。

盡管不認為敵軍有整個橫渡遼東灣的能力,但敵軍之前在塘沽港集中的大量船隻,並進行了一個夏天的登陸演練,卻依舊成為秦彥三郎中將的心病。遼東半島那是什麼地方,那是關東軍根本中的根本,旅順更是帝國陸軍的精神象征所在。

一旦那個方向有失,對日本帝國整個軍心和民心影響都太大了。眼下在第七師團北上增援反擊鞍山之後,整個遼東半島的守備已經是相當空虛了。僅剩下加起來不過一萬人的陸海軍,基本上無什麼重武器的各一個獨立守備隊。在抽調出兵力來,那就基本上是無兵可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