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以鐵路輸送自各自指定戰場八十公裏之外,剩餘八十公裏路線則直接采取機械化前進的辦法。所有需要鐵路開進的坦克、重炮、摩托化部隊,在進行鐵路輸送的時候,全部采取嚴格的偽裝。采取分批次,多路迂回開進的辦法。
當滿載著裝甲二師德製坦克的軍列,經延吉、圖們抵達朝鮮境內的富寧、鏡城一線的時候,包括日軍大本營在內,無論是關東軍、朝鮮軍都認為抗聯下一步重點的攻擊目標會是朝鮮。以切斷在必要的時候,關東軍撤往朝鮮的退路。
而抗聯在塘沽一線的所謂船隊,隻不過是分散和牽製關東軍的兵力,使其無法增援朝鮮軍而采取的迷惑手段。盡管日軍所有的高級參謀,都認為朝鮮的地形並不適合坦克作戰。但麵對著這個經常不按理出牌的對手日軍大本營,尤其是新任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根本就不敢掉以輕心。
四二年抗聯實施的那場經典的坦克穿插戰,翻越常人眼中根本就不可能翻越的陰山天險直插包頭,直接導致蒙疆軍的大潰敗那場戰役。告訴日軍大本營,在自己這個強勁的對手麵前,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更何況在更早之前的那場坦克劈入戰,也打的當時朝鮮軍無力抗衡。這個總是搞出新花樣來的對手,實在是防不勝防。在本土已經抽調不出兵力,或是壓根就不想從本土抽調兵力的大本營。
在中國派遣軍還在舔舐傷口的情況之下,雖說謹慎了一些,但也從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從關東軍調走了一個師團,一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兵力,外加七個反坦克炮中隊劃歸了朝鮮軍。這一點讓無論是山田乙三還是秦彥三郎都相當的無語。
你增援朝鮮軍歸增援朝鮮軍,可關東軍與朝鮮軍山水相連,可謂是唇齒相依。誰能保證敵軍向朝鮮軍發起進攻的同時,不向關東軍動手?他們那麼多的坦克部隊,朝鮮那種狹窄的地形能夠擺開?敵軍隻要向朝鮮軍進攻,關東軍方麵勢必也會卷入進去。
但日軍大本營的命令,卻是異常的強硬。調集關東軍駐安奉鐵路沿線的五十一師團,火速向朝鮮境內轉進。大本營下達命令倒是簡單,可總感覺自己現在實力不足的關東軍,調整部署卻是困難。
合計來合計去,無奈之下的秦彥三郎隻能冒險,從蓋平一線抽調回了一零八師團,以填補五十一師團調走後留下的空缺。至於調走一零八師團留下的空缺,隻能讓位於大石橋的六十九師團向前頂上去。但兩個人都認為,第七師團還是繼續留在蓋平一線比較合適。
而就在山田乙三與秦彥三郎兩個人,手忙腳亂調整部署的時候。他們對麵的抗聯部隊,卻突然加快了調動速度。各部隊或是通過鐵路輸送,或是通過公路機動,向各自指定地域快速推進。楊震給各師的命令是,於十月二十日之前各師必須抵達指定位置。
其實甚至包括軍委在內,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楊震的總攻發起日期,定在了十月下旬。幾乎每一個人都認為,十月中旬是發起此次作戰最佳時期。在晚了他在塘沽的佯動部隊,真的就成了虛張聲勢了。
因為到了十月底遼東灣雖說不會結冰,但是海水的溫度已經不適合在實施登陸作戰。而到了十一月中下旬,整個遼東灣便開始封凍。到那個時候,日軍部署在遼東灣反登陸師團,就可以騰出手來調往其他戰場,這無疑會增加整個戰場的變數。
但楊震卻是始終沒有行動,一直到十月上旬才開始陸續著手秘密準備。到了十月十一日,也隻是命令各部隊嚴禁外出,所有車輛要加滿油進入戰備狀態,並秘密的開始進行鐵路大規模的輸送準備。
這一點讓很多人,都搞不明白這個年輕的大區指揮員,心裏究竟在想著什麼。其實究竟為什麼一直到十月下旬,才發起此次會戰。除了其他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用於快速突擊的坦克數量,還有很大的缺口。就算將駐華北的坦克部隊調回,但眼下抗聯的坦克數量依然有些不足。
而要實施中央要求的快速拿下整個南滿,盡可能保證南滿工業完整性。作為快速突擊力量的坦克數量不足,無法在合圍沈陽以北日軍重兵集群的同時,從沈陽兩翼分別直插新民、鞍山,切斷沈陽東西兩個方向日軍增援,讓楊震很難實現完成這一點。
單靠步兵攻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這攻擊速度肯定要慢下來不止一點半點。步兵的快速機動性太差,很難在敵軍頑強的阻擊之下快速推進。而以日本人的性格,隻要給他們一定的機會,這些人估計連毛都不會給自己留下。關東軍主動放棄的阜新一線,所有的煤礦被炸了一個一幹二淨,已經足以說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