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合適的秘書人選(1 / 2)

確定了這個人的身份之後,楊震笑了笑道:“我們這裏沒有什麼長官,更什麼抱歉不抱歉的。大家都出門在外,有個困難什麼的,互相幫助也是應該的。你們也不要稱呼我為長官,在抗聯裏麵沒有這個職務。”

“我這個人姓楊,你可以叫我楊同誌,或是叫我老楊也行。反正看起來,我比你們小兩口要大上幾歲。實在不願意,叫我楊大哥也行。就是別在叫我長官,這裏沒有什麼長官不長官的。”

“不過你這個通遼的教師,怎麼會被哈爾濱的報社看中?看起來你肯定在這份報紙上發表過不少的文章,說說看,你都寫了些什麼文章,那天讓我拜讀一下怎麼樣?我這個人雖說是軍人,可也喜歡和文人打交道。”

對於楊震的調侃,這個年輕的男人臉色微微有些漲紅,甚至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沒有在哈爾濱的報紙上發表過文章,就是在通遼解放後,在新出版發行的《通遼日報》上,寫過幾塊豆腐大的文章。”

“沒有想到我那幾塊豆腐大的文章,被當時的通遼軍管會宣傳部長看到了,被借調到軍管會宣傳部搞了一陣子文字工作。就是寫一些東西,或是一些宣傳文稿一類的,臨時也客串一下日文和英文翻譯。”

“這次那位宣傳部長調往哈爾濱,擔任咱們東北人民政府《解放日報》副總編,就點名把我調了過去。我這個師範大學的畢業生,不去用所學的知識授業解惑、教書育人,卻跑去當一個報社的編輯。這多少是有些不務正業了,讓長官見笑了。”

對於這個人的自嘲,楊震擺了擺手道:“我再說一次,這裏沒有什麼長官。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什麼三六九等的。你要是再叫我長官,我可就真的生氣了。你還是叫我老楊吧,這樣聽著也順耳一些。”

“你可不要小看文字工作,這可是一塊重要的陣地。老百姓知道外麵的消息,對政府工作的了解,可都要依靠報紙。小小的一張報紙,看起來不起眼,可是手中卻掌握著輿論的導向,要我說這權利可比天還大。”

“當一個好的編輯,可比當好一個老師要難的多。筆杆子也是一種戰鬥的武器,用好了可不比槍杆子殺傷力小多少。你這次調到報社工作,可不是不務正業,而是要迎接更重要的挑戰。”

聽到這個年輕人居然會英文,楊震的興趣更濃了。隨口用英語和這個人對了一會話,發現這個人英語不僅很流利,而且還是地道的英國英語。以他們的年齡,在東北能講這麼流利的英語,可算是相當的難得。

在九一八事變,日本人進占東北之後,為了進行奴化教育,將整個東北的教育大綱和教學體製,都做了徹底的更改。原來所有學校的外語授課,除了外語之外一律取消。甚至到了四一年,就連中國話都改為滿語,而將日文定位國語。

雖說在抗聯的解放區,徹底廢除了這種教育模式。改為采取全新的教育大綱,以及全新的教育方法。偽滿原來的國中,也就是根據地內的初中,改為英語和俄語作為主要外語教學。但時間畢竟還短,效果還很不明顯。

在這種情況之下,能有一個英語說的這麼流利的人,不能說不相當的難得。在談話中楊震才知道,這個男人家附近原來有一家白俄。這家白俄在到吉林定居的時候,得到過他們家的幫助。

那家白俄在蘇聯的時候,曾經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貴族,會講多種語言。為了感謝他們家的幫助,便義務教他學了英語和法語還有俄語。他自幼開始學習外語,一直到這個白俄婦女病逝才中斷學習。

除了在偽滿學校必須學習的日語之外,這個男人居然還掌握了三門外語。而且自幼便學習的他,這些外語基本上等同於母語。隻是在偽滿時期,他的外語能力沒有地方發揮,所以隻能在家教教妻子和孩子。

聽到這個男人居然懂得三門外語,楊震微微點了點頭,記住了這個男人的名字。讓這個人去做一個報社的編輯,有些太過於屈才了。自婚後袁芷若不在擔任自己秘書後,楊震身邊一直未能挑選到合適的秘書。

政治部給挑選的秘書,筆杆子倒是不錯,可是外文根底太差。除了日語之外,其他的什麼都不會。很多需要翻譯的文件,還得把袁芷若調回來。如果這個人能通過社會部的考核,倒是自己一個秘書的合適人選。

還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因為此次旅程而改變的這個男人。在楊震的有意識引導之下,解除了戒備侃侃而談。楊震也有意識的與他談一些,解放後通遼的社會變化,聽聽普通的老百姓,對抗聯工作的意見。

當醫生抱著已經診治完畢的孩子過來,告訴這對夫妻孩子,隻是扁桃腺有些發炎並無大礙,已經用過藥後。這千恩萬謝的夫妻,想要返回自己的車廂時候,卻被談性未盡的楊震一把拽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