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拉開序幕(1 / 2)

不過相對於具備整體火力優勢的抗聯來說,一一五師團在火力對比上明顯很吃虧。尤其是在炮兵火力上,一一五師團更處在絕對的劣勢。雖說在攻擊發起之初,一一五師團配備了一個坦克聯隊。

但這個坦克聯隊,在當麵抗聯部隊以各種輕便的直瞄火力,與縱深具備優秀遠程反坦克性能的七十六毫米加農炮,組成的遠近結合的反坦克火力網麵前,碰的是頭破血流,根本就沒有發揮杉浦英吉中將,期待他們發揮的作用。

抗聯仿製的這種蘇式七十六毫米加農炮,在蘇德戰場麵對德軍新式坦克,威力雖說已經不夠用。但是麵對日軍的九七式、一式坦克,根本就毫不吃力。日軍投入的坦克,就像是一個個的薄皮罐頭一樣,在八百米的距離之內被輕而易舉的擊毀。

這個將一個坦克聯隊拆散開來,以中隊為建製配合步兵攻擊戰術的坦克聯隊。第一天投入戰場,連同被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戰果在內,被擊毀了一半的坦克。剩下的勉強又堅持了一天,就因為損失了除了幾門一式自行火炮之外幾乎全部裝備,而不得不退出戰場。

加強的一個坦克聯隊,在短時間之內失去戰鬥力隻能撤出戰場。讓本就在重火力上吃虧的一一五師團,更加的獨木難支。這就造成了在兵力相等的情況之下,一一五師團雖經過不斷小規模的補充,但是在傷亡數字上,卻是倍於當麵的抗聯那個師。

戰至杜開山實施穿插的時候,兩軍實際上已經處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之下。經過二十餘天的苦戰,一百二十師團好歹還保留著三分之一的實際戰鬥力。可一一五師團在這種慘烈的爭奪戰之中,根本早就直接已經打不下去了。

與以十二師團留守師團為基礎擴編的,原來準備用於防守朝鮮半島南部的一百二十師團不同。一一五師團是以原計劃調往中國戰場,接替準備調往太平洋戰場師團的獨立混成旅團為基礎,匆忙擴編而成的。

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裝備,遠遠都無法與一百二十師團相比。雖說在輕武器上,大家都是一樣的貨色。因為新式武器生產滿足不了需要,配備的都是庫存的武器。隻不過差別是一個是在新式步槍產量不足以彌補損失的情況之下,組建的時候裝備的是庫存的三十年式步槍。

另外一個是當年陸軍為了維護日意聯盟,從意大利進口的六萬支,改用意大利六五口徑卡爾卡諾步槍的槍機,生產和製造的質量很次的。陸軍不要給海軍,又被海軍給甩回來的意製三八式步槍。

但是在重武器上,一百二十師團即便沒有來得及配齊炮兵,隻臨時配屬了一個獨立迫擊炮聯隊。但加上華北方麵軍加強的一個榴彈炮大隊,山野炮各一個大隊等直屬炮兵,卻也在整體火力上,超過了隻有一個山炮大隊,外加華北方麵軍加強的一個獨立迫擊炮大隊的一一五師團。

盡管杉浦英吉中將,在投入戰場第一天,就發現自己的對手不僅步兵火力超過自己,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也遠遠的超過自己後。不斷的向十二軍乃至華北方麵軍要求,增加一部分的配備炮兵數量。

至少也將給自己的那個山炮大隊的八門四一式山炮,以及兩門三八式野炮,更換為射程上能夠的上對手的九四式山炮和九五式野炮。以改變對手將成噸的炮火砸在自己頭上,自己卻幹瞪眼無法還手的態勢。

但無論是他眼下的頂頭上司內山英太郎,還是上司的上司岡村寧次大將,都對於他的這個要求無能為力。沒辦法華北方麵軍就這麼點直屬炮兵,已經全部調撥給一線參戰各個師團。眼下手中空空如也的華北方麵軍以及十二軍,上哪給他們去找炮兵和火炮?

大本營加強的炮兵,四成都丟在了向戰區開進途中抗聯的空襲之下。剩下的六成,還要在兩個戰場平分。在還要重點保證津浦路以及魯西北戰場的情況之下,能分給處在一個配合角色德州以東戰場一一五和一百二十師團,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可加強的了。

在一一五師團戰前加強了一個坦克聯隊的情況之下,炮兵火力隻能向保障整個德州戰場最右翼的一百二十師團傾斜。到了一一五師團這裏,華北方麵軍和十二軍實在已經調不出足夠的炮兵了。

丟掉了北平和天津以及在戰場上的大量損失,華北方麵軍本就所剩無幾的庫存武器,基本上已經耗光。華北方麵軍建製內,僅剩的濟南陸軍倉庫內的庫存裝備,已經實在是沒有多少。就是那個以四一式山炮為主的山炮大隊,還是十二軍想辦法東拚西湊才擠出來的。

你一一五師團雖說遠程炮火基本沒有,可配備給你的那個戰車聯隊,不是還有一個炮戰車中隊嗎?那九輛一式炮戰車,可都是最新式的用九一式榴彈炮改裝的,射程還是勉強可以的。不管是不是一一五師團建製內,但既然加強給一一五師團,就好賴先對付用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