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用好、用足(2 / 2)

隻是對於將上級配給的所有飛機傾巢派出去,將這些飛機作用發揮到了極致的杜開山來說。航空兵的出色發揮,盡管讓他在地麵作戰的時候,壓力減輕了不少。但是按照他這種做法這麼打下去,抗聯還很薄弱的工業底子,能不能經受住這麼大的消耗,就是他眼下顧及不到的了。

怎麼樣完成上級的意圖,以最小的傷亡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自己正麵的日軍登陸部隊,才是他眼下最關心的事情。至於過多的彈藥和油料的消耗對於杜開山來說,遠不如戰機更加的重要。

盡管將日本海軍投入的艦艇編隊給搞成了殘廢,但對於杜開山來說對日本海軍的戰績,並未讓他有什麼興奮的感覺。作為一個正宗的,對海軍沒有任何興趣的陸軍指揮員,同時也是一個地道旱鴨子的他,還是希望能在陸地上與日軍決一雌雄。

杜開山之前對日本海軍雖說也用盡了心思,但他所有的部署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解決日本海軍大口徑艦炮,對他在縱深作戰的威脅。這些射程普遍在三十多公裏的艦炮,在天上飛機的引導之下,對他作戰的影響甚至遠遠大於日軍航空兵。

所以搞掉這些對自己更具威脅的艦炮,對於他來說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他可不想拿著自己的岸炮與坦克,去與日軍戰列艦對射。但對於杜開山來說自己下不了海,日本海軍除了那點海軍陸戰隊之外也上不了岸。解決掉其大口徑艦炮的威脅之後,他已經對日本海軍再無興趣。

對於將更多的興趣,都放在了日本陸軍身上的杜開山來說。他從今年的戰事所麵對的日軍整體素質來看,盡管對於國際戰局沒有什麼興趣,但也敏銳的察覺出來。眼下的日軍已經明顯有些日薄西山之感,其頹勢也越來越明顯。

新組建與編成的師團無論是從兵員素質,還是從武器裝備來看,與當初七七事變之初相比,與當初自己在東北應戰的關東軍相比,都有明顯的下滑。各級軍官的素質,也下降的很明顯。尤其是補充兵員之中,還是第一次出現老的老、小的小的情況。

在重裝備的投入上,也遠遠不如當初。盡管坦克的性能和數量,都遠遠的過去七七事變之初,但各個師團的火炮數量,下降的比例相當的大,甚至是一再下降。而且被日軍抽調參加第二階段會戰的師團,有幾個原來的炮兵聯隊甚至幹脆以迫擊炮代替。

原本作為聯隊炮的四一式山炮,如今也成了日軍新編師團炮兵聯隊的當家火炮。老式的武器,也拿出來都重新使用了。什麼三零式步槍、三年式重機槍,這些在關東軍裏麵,從來都沒有見到過的武器也都拉了出來。

一直都在關注陳翰章那邊戰局的杜開山,甚至聽說樂陵一線的日軍一百二十師團,就連明治三十八年式重機槍,日俄戰爭時期的三一式山炮都拉了出來。從前邊傳來的戰報更加確定了,他對日本人現在已經開始窮途末路的判斷。

與抗聯整體裝備在不斷飛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軍補充兵員素質和裝備質量,都早就已經是今非昔比了。兵員素質與裝備水平下滑速度之快,甚至可以說出乎了絕大部分人的意料。

一方麵的裝備水平與部隊整體素質在急速上升,一方麵卻是在不斷下滑,敵退我進、此消彼長的態勢越來越明顯。雖說在作戰不利的時候依舊還能咬著牙死扛著,但是決死精神早就已經不如以往。

這一點從第一階段會戰結束後,俘虜的數量遠遠超過之前曆次會戰,就可以清晰的證明。第一階段會戰僅僅河北戰場,就俘虜日軍三千餘名,而這其中的軍官超過了五百。被俘的軍官之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佐級軍官。

第一階段會戰期間,甚至出現日軍以中隊為建製集體投降的例子。在被合圍分割之後,日軍主動放下武器的也不在少數。這與之前即便被圍,也會拚死抵抗的情況相比,可謂是天差地別。

這都已經說明日軍無論是戰鬥意誌,還是其決死之決心,都在飛速的下降。這一點的發現,讓他感覺小鬼子恐怕是支撐不了幾年了。如果現在不能抓緊一切可能的機會,痛痛快快的多打幾仗,恐怕留給自己的機會就沒有多少了。

盡管楊震曾經多次再三交待,但看著之前陳翰章在近在咫尺的冀魯邊地區打的戰況空前,杜開山要說心裏不癢癢那就怪了。如果不是楊震當初的再三警告猶在耳邊,生怕一號會讓自己在也摸不到前線,把自己調到生產建設兵團去養老。沒準幹等不到日軍登陸,心都亂了的這個家夥會沿渤海灣直下,跑到陳翰章那裏去撈上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