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開山將手下的炮群,做了一個明確的分工。火箭炮群打已經上岸,正在忙著向縱深擴展的日軍登陸部隊。一五零榴彈炮群加強七十六毫米加農炮群封鎖灘頭,以及打日軍搶灘的登陸艦。
至於兩個加農炮團目標很明確,就是日軍在後邊進行轉運的大型運輸船隊,以及那些囂張的、事無忌憚的靠近灘頭陣地,正在拚命開火的驅逐艦一類的中型艦艇,當然還有那兩艘輕巡洋艦。
早在準備階段,為了達成最大的火力突然性,杜開山就要求參戰的炮兵,能在不經過任何試射的情況之下,按照炮兵觀察員的通報,將炮彈打到各自的目標。首輪命中率可以略微降低一些,但是後續射擊必須要做到精確。
同時為了保證炮兵的射擊精度盡可能的最大化,杜開山也做了萬全的準備。不僅帶著參戰炮兵部隊主官,多次親自勘察灘頭陣地。並派出了最好的炮兵參謀,以及各個炮團的參謀長,親自對灘頭以及一萬公尺之內的海麵實施測量。
甚至就在前一天,杜開山還帶著各個炮團,以及所有即將投入祁口戰場的部隊團以上幹部,對祁口一線再一次進行了戰場實際勘測。看似張揚、好大喜功的杜開山,實際上心細如發的很。
將按照之前日軍艦隊炮擊祁口時候,各種艦艇駐泊的位置。將整個戰場從整個灘頭陣地,直至距離灘頭五千米的海麵上,標定射擊標尺進行了最後一次檢查。同時想盡辦法,秘密設置了炮兵觀察員,以保證炮兵在不經過試射的情況之下,首輪開火的命中率。
苦心構築並經過嚴密偽裝的炮兵陣地,以及上戰前設置的大量假陣地,將日軍海空火力吸引過去。杜開山的火力打擊,的確近似乎圓滿的達到了戰術上的突然性。他的第一輪炮火,就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挨了杜開山一陣悶棍的日本海軍護航艦艇群,不顧正在卸載的運輸船,立即散開試圖躲避不斷打來的抗聯遠程炮火。但他們是躲開了,可那些運輸船以及那兩艘正忙著往下放登陸步兵的陸軍神州丸和秋津丸,卻根本就無暇躲避抗聯的第二輪,以及接下來更多的炮火。
盡管海軍護航的艦艇,拚命的開火試圖壓製抗聯的岸炮。甚至幾艘瘋狂的驅逐艦,不顧打過來的鋪天蓋地炮火,駛到距離海岸線近在咫尺的地方,向著抗聯的岸炮陣地拚命的傾瀉著炮彈。
同時天上幾番空戰下來,已經所剩無幾的日本海軍作戰飛機,也同樣拚命的向著已經暴露的抗聯岸炮陣地實施攻擊。隻是無論日軍艦艇如何的賣力,砸過來的抗聯炮火,隻是越來越密集。
德國人製造的這些加農炮,雖說對於中國戰場來說的確有些過於笨重,但性能卻真的不是蓋的。威力大、射程遠,精度也相當的高。在固定陣地上開火,足以壓製距離海岸線五千米以內的日軍艦艇集群。
兩個加農炮團的幾十門遠程加農炮,再加上火箭炮群、榴彈炮群,以及抗聯自己製造的蘇式七十六毫米加農炮群的配合。將以祁口為中心,北起馬棚口、南到張巨河一線整個日軍登陸區域,覆蓋在密集的炮火之中。
除了日軍控製的灘頭陣地,不斷的落下火箭炮彈,以及以三發高爆炮彈夾著一發白磷彈的戰術開火的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群,將已經登陸的日軍炸的傷亡慘重之外。海麵上的日軍艦艇也不斷中彈,幾艘輕型艦艇在撤出炮火射程之前,已經被打癱在泊位上。
還有為數不少在海麵上正忙著進行所謂蟻運輸的大發、中發登陸艇被波及,連同運輸的日軍步兵外加重武器,被炸沉在海麵上。盡管海麵上猶如工兵一樣,正忙著將日軍步兵轉運到灘頭上的這些登陸艇,並不是杜開山的重點目標。
這麼密集的炮火,一點不被波及那是不可能的。在加上這些登陸艇雖說輕便、靈活,但是抗沉性也很差。一發近失彈都足以將一艘中發登陸艇,給來一個大翻身。盡管不是主要目標,這些工蟻一樣的登陸艇也不擊沉了不少。
而那艘同樣被杜開山作為首選打擊目標,被日本陸軍看做鎮國之寶的秋津丸,被炸的四處冒煙,整個艦身已經傾斜。隻能一邊渾身上下冒著濃煙,一邊全速的向外海撤退。如果在這裏再待一會,再挨上幾十發炮彈,恐怕這艘世界上第一艘兩棲登陸艦,就要被擊沉在這渤海灣。
沒辦法誰讓他相當於輕型航母一樣龐大的艦身,比那兩艘日本海軍輕巡洋艦還要顯眼。再加上是整個渤海灣日軍登陸艦艇群之中,裝載量最大的一艘運輸船。一艘船頂的上其他登陸艦與運輸艦幾艘,不優先打他還先打誰?
很是被熱情招待了一頓的這艘秋津丸,雖說依靠當初建造時候,日本陸軍幾乎是不惜工本的投入,最終沒有被炸沉。但也被炸的渾身上下都是窟窿,艦上到處都是日本陸軍水兵,以及還沒有來得及下船的陸軍士兵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