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杜開山選擇布雷的目標,並不通往灘頭陣地的,可供日軍搶灘登陸的那幾條航道,而是上次日本海軍大型艦艇的駐泊區。用陸戰的思維去打海戰的杜開山,他的其實想法很簡單。誰說布設雷區,非要提前多少天就部署好?誰說布設水雷需要專用布雷艦的?
誰就說使用木船加上一些臨時製造的簡易起重設備,就不能布設水雷的?對於杜開山這樣越是麵對困難局麵,越是興奮的對手來說,這世上隻有想不到的辦法,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幾十艘小木船,一樣可以解決問題。
還有自己與鬼子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在作戰的時候,什麼時候提前早早的部署好雷區?那不是等著讓鬼子提前摸清自己的雷區部署嗎?這麼多年的仗打下來,鬼子都打到眼皮子底下了,臨時埋雷不是威力更大。
知道自己短時間之內,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搞不明白海軍作戰的杜開山,最後幹脆也不去照本宣科、死記硬背的突擊學習該怎麼進行反登陸作戰。幹脆將陸地上打伏擊的手段,用到了此次反登陸作戰上。
在他看來臨時抱佛腳的照本宣科,還不如發揮自己的長處。又不是在海麵上與日軍作戰,這次反登陸作戰除了日軍支援火力過於強大,機動性也超強之外。在他杜開山眼中,與平時打的那些阻擊戰和反擊戰,並無太大的區別。
也正是這個想法,讓杜開山在設置雷區的時候,即沒有用這些寶貴的水雷來封鎖航道,也沒有將所有的水雷都布設到渤海灣內,徹底的將渤海灣封死。他沒有這麼做的理由很簡單,這些水雷封鎖航道隻能炸一些小艦艇。
大型艦艇吃水深、艦炮射程遠,無法靠岸邊太近。而且按照步兵行軍序列來說,也沒有人會把炮兵放在行軍隊列的最前邊。不管日軍的戰術怎麼運用,在前邊打頭陣的肯定是那些小雜魚。將水雷布設到航道上,那樣不僅沒有什麼意思,也無法讓日軍傷筋動骨,而徹底放棄登陸作戰的企圖。
就算炸了幾艘小型艦艇,也隻能略微遲緩一下日軍的登陸行動。反倒是容易打草驚蛇,讓日軍提前警覺,想辦法把這些水雷清理。要麼就不做,要做就來把大的。搞那些什麼驅逐艦、海防艦沒有什麼意思,要炸就炸他們的那幾艘大型的艦艇。
至於沒有使用這三千枚水雷,徹底的將渤海灣封閉起來的原因更簡單。這渤海灣是中國人的地盤,是渤海灣周圍老百姓搞飯吃的地方。要是這地方都布滿了水雷,它認識你是中國人的商船、漁船,還是日本人的軍艦?
抗聯自己沒有軍艦,更沒有清掃水雷的手段,甚至這些剛剛製造出來的水雷,會使用的人都沒有幾個。這雷布下去容易,可清掃起來就麻煩了。布設這些比地雷大的多的水雷不容易,估計掃起來更加的麻煩。
抗聯在陸地上作戰,尚且要求在布雷的時候,要製定詳細的雷區地圖。戰事結束之後,將埋設的地雷全部清掃完畢,就是擔心誤傷無辜的百姓,更何況在關係到周邊漁民飯碗的渤海灣內?
地麵上的雷區,不會跑、不會移動,隻要有製定好詳細的布雷區域圖,清掃起來並不困難。可這水雷布放的是在這大海上,鬼知道會不會漂到哪裏去。要是布設的麵積太大,清掃不及時可就會誤傷無辜。
至於能不能在戰後將殘存的水雷,以最快的速度清掃完畢,杜開山想都沒有想過。開什麼玩笑,就是一個布雷的工作,都是靠著抽調兵工廠的幾十名工人,配合渤海軍區的一個團,外加抗聯的一個工兵營,整整在海上晃蕩了一夜才最終搞定的。
而且布雷的時候,主要也是依靠那幾十名工人。為了搶在天亮之前,將水雷布設到預定區域,都差點沒有把那幾十名工人給活活累死。定好深度,將那些什麼錨雷、磁性水雷,推到海裏麵都把人累壞。在沒有專業人員和艦艇的情況之下,掃雷那是想都不要去想。
這雷如果部署的太多,萬一日本人沒有用完。那麼剩下的水雷,在一沒有技術、二沒有設備的情況之下,搞不好將整個渤海灣變成了死海,可就砸了這周邊老百姓的飯碗。要是砸了老百姓的飯碗,一號也會毫不猶豫的砸了自己的飯鍋的。
自抵達祁口之後,對渤海灣的對蝦和黃魚很是喜歡的杜開山,可不想以後再也吃不到這些玩意。如果漁船下不了海,那還上哪去吃這些美味?就算是為了自己的美味,杜開山也不想將整個渤海灣都變成雷場。
更何況他手中也沒有那麼多的水雷,足夠將渤海灣徹底的封鎖起來。再說就算水雷足夠,他也不會這麼做。如果將日軍登陸艦隊封鎖住,使其無法實施登陸作戰,那麼自己豈不是也撈不到仗打了嗎?忙乎了這麼長的時間,自己豈不是又是兩手空空,那還玩個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