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要麵子的大本營(1 / 2)

作為抗聯第一任裝甲兵司令員,也是唯一一任的裝甲兵司令員。現在的陳翰章對於坦克的向心突擊戰術,以及大縱深的穿插戰術,可謂已經異常的熟練。對於坦克部隊各種戰術運用,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至於眼下被內山英太郎分散使用日軍的獨立戰車第四旅團,雖說裝備了日軍的新式坦克,但他還真的沒有太看在眼裏。日軍采取坦克集群突擊他尚且不怕,現在內山英太郎中將自己將這個戰車旅團分散開使用,他就更沒有放在眼裏。

在陳翰章看來,自己眼下投入的坦克數量多於日軍近兩倍。而且在性能上,也遠遠的超過日軍坦克性能。即便是輕型的M三坦克麵對日軍新式坦克,也未必沒有一戰的實力。再加上自己是集中對分散,以及部隊已經形成的相當默契步坦戰術。麵對獨立戰車第四旅團,陳翰章以及參戰部隊,可以說相當的信心滿滿。

隻是他卻沒有想到這次以坦克為先導的兩翼快速包抄,進展卻是遠沒有想象般快速。關鍵的問題卻恰恰不是出在步兵身上,而是出在了被陳翰章寄於了很大希望的坦克部隊上,這無疑是當初的陳翰章沒有預料到的。

對於抗聯的坦克大縱深穿插,以及以坦克為先導的向心攻擊戰術,吃了無數次大虧的日軍,這次可謂是下足了功力應對抗聯的坦克集群。不僅在右翼與德州戰場之間,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以及步兵反坦克武器,組成的大縱深防禦陣地。

還將戰車獨立第四旅團,僅有的未被分散配備的部隊都集中部署在了右翼。在右翼以部分坦克兵力為核心,組成了一個極其堅固的反坦克防禦體係。在麵對著抗聯梯形配備的反坦克火炮陣地,以及輕重結合的反坦克火力層次,以坦克引導步兵攻擊失敗後。

日軍是現學現賣,有模有樣的在自己側翼也構築了類似的陣地。隻是日軍缺乏抗聯的那種性能優異的加農炮,隻能以八八式高射炮代替。而且日軍在此次作戰之中,也第一次將自己的反坦克火箭筒投入到了戰場上。

自去年開始無論是在東北還是在關內戰場上,多次吃了抗聯坦克大虧的日軍,很是下了一番苦心研製反坦克武器。隻是在自身技術儲備不足的情況之下,隻能向自己的盟友德國人求援。

不僅引進了德軍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使得日軍終於有了一款性能基本滿足要求,可以說是總算能給抗聯坦克造成威脅的反坦克炮不說。還引進了一批德軍剛剛開發,也是在去年才大規模開始裝備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

隻不過這種火箭筒的圖紙抵達後,日軍高層對這款步兵反坦克武器是否裝備,卻一直心生顧慮。一些激進的軍官,擔心這種武器裝備後,會使得在與海軍爭奪資源戰之中落了下風,影響到坦克的生產。

結果打了幾個月的嘴仗,最終在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的強烈要求之下,四三年底才在開始在奉天兵工廠與小倉兵工廠量產。此次會戰第一階段,也沒有能夠趕得上。此次參戰的日軍各個師團之中,也隻有一百師團與預定實施登陸作戰的第九師團裝備。

原本七十二師團,也在第一批裝備的序列之中。但大本營擔心這種新式武器落到中國人的手中,會影響到後續坦克部隊的投入。所以隻給一百師團,以及預定實施登陸作戰的兩個師團,每一個師團配發了九十門,作為步兵反坦克武器使用。

這個一百師團不僅裝備了九十門反坦克火箭筒,還裝備了日軍開發的另外一種步兵反坦克武器,比較複古的反坦克槍榴彈。一百師團利用這些反坦克武器,在反坦克炮數量不足的情況之下,在最關鍵的右翼設置了一道防禦陣地。

其實對於日軍大本營的決定,無論是關東軍還是中國派遣軍,都認為大本營是在抽風。支那的所謂抗聯部隊,早就裝備了類似的武器,也早就投入到了戰場上使用,日軍也有一定的繳獲。放著威力相當不錯的戰利品不用,非得舍近求遠的跑去求德國人。

還限製了在部隊的中的配發,隻給了幾個師團的配備數量,這不是抽風還能是什麼?人家都已經大量的裝備,並早就在實戰之中使用,自己卻在這裏閉門自欺欺人。還怕大量落到中國軍隊手中?人家早就裝備了類似的好嗎?

其實不管日軍大本營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下麵的人心裏大致也都明白真正的原因所在。一句話,就是抗聯使用的這種武器,是帝國眼中最卑劣的支那人開發和研製的。讓先進的帝國,去仿製一款落後、愚昧的支那人研發的武器,大本營實在放不下這個麵子。

雖說承受著一線指揮官的巨大壓力,但大本營依舊死要麵子的寧肯舍近求遠的去找自己的盟友德國人,也不肯放著現成的優秀武器去仿製。對於大本營來說,下麵的部隊使用繳獲的武器,是下麵部隊的自身行為。帝國陸軍的臉麵很重要,這個絕對是不能丟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