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楊震的感覺(1 / 2)

其實如果就眼下楊震內心真實的想法來說,他認為隻要將這兩個日軍師團控製在一定的路線內,他認為眼下放這兩個日軍師團北上。以目前部署在長治戰場周邊的部隊,采取正麵節節抗擊、削弱日軍實力,側翼不斷的采取分割、包抄的戰術。

利用整個晉東南相對複雜的多的地形,在沿途給日軍逐步放血。等到該部日軍進入冀晉邊太行山區,在利用自己調過來的一個師配屬晉察冀軍區一部,利用冀晉交界處的太行山區,打一場幹淨利落的圍殲戰更加適合一些。

晉東南戰場地形淩亂,既有山間大大小小的盆地,也有縱深起伏的高山峽穀。眼下日軍在晉州盆地或是長治盆地,還是有可能抱團前進。但是越過古稱之為上黨盆地的長治一線,無論是向西北方向的太原,或是按照自己設想發展,沿途都是縱橫的山地。

山西自古被稱之為表裏河山,可不是白叫的。在眼下的山西,除了晉中平原地區之外,幾乎是大兵團機械化作戰的墳墓。尤其是晉東南戰場,這裏幾乎就是一個天然,為打伏擊而設定的戰場。

眼下這兩個日軍師團背靠晉州,以及黃河以北日軍控製區,補給線相對要短的多。副總指揮想要切斷其補給線,很難尋找到合適的戰機。但如果放這兩個日軍師團北上,逐步拉開他們與晉州日軍之間的距離延長其補給線,到時候在切斷其補給線,就相對容易的多。

晉東南地形複雜,除了部分山間盆地之外,幾乎都是山區地形。而且缺乏有效的公路交通,多以山間臨時公路或是山路為主。這兩個日軍師團逐步北上,拉開與晉州的距離。要麼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保持補給線,這樣一來勢必要分散兵力。

要麼攜帶一定期限的作戰物資,不顧後勤補給線強行北進。以晉東南的地形來看,這樣一來抽調大量人員攜帶物資,但這無疑要削弱作戰部隊的能力。就算糧食就地籌措,也就是明搶,隻攜帶彈藥作戰。

但能維持的消耗時間,也是相對有限的。無論日軍選擇那個辦法,都更加有利於晉東南戰場尋找戰機。當年一二九師連續在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之戰,百團大戰中的榆遼戰役,不都是利用晉東南地形,打的相當漂亮的伏擊戰嗎?

如果拉開長治以南日軍與晉州之間的距離,將其引入晉東南的山區縱深,戰機還是可以尋找到的。隻要日軍越過長治一線,沿途的地形也讓日軍兩個師團,無法在保持眼前的態勢。無論副總指揮的想法是什麼,到時候都可以從容尋找戰機。

楊震隱隱有種感覺,這兩個本應該行動迅速,向長治疾進的日軍師團,在向長治進攻的時候,沿途燒殺劫掠、幾乎是無惡不作,就是為了徹底的激怒整個晉東南十八集團軍部隊的怒火。從而將晉東南的主力,至少是大部分吸引到晉州至長治一線。

日軍燒殺劫掠的確是常態,不管是其進攻還是掃蕩,一路上都是無惡不作。如果說日軍不殺人、放火、搶劫,那反倒是讓人感覺到很稀奇。但眼下在晉東南的這兩個日軍師團,本應該快速疾進的行動,還能有時間抽空到處搶劫、殺人,就有些反常了。

反倒是像有意識的激怒晉東南戰場的十八集團軍部隊,將其大部兵力吸引到自己身邊。如果還是當初缺槍少彈的十八集團軍部隊,還是無力與其抗衡。但眼下華北幾個大戰略區,無論是晉察冀、晉冀魯豫,還是晉綏部隊,眼下都已經鳥槍換炮。

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有相當大的提高。以往缺槍少彈的日子,早就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如果單論步兵裝備,甚至還要在日軍之上。這種情況使得關內部隊很難容忍,日軍這種燒殺劫掠的行為。

這也就意味著,不用日軍到處去尋找,晉東南戰場上的部隊,自己就會出來與日軍決戰。而為了調集足夠的兵力,整個太行根據地內,必然要唱空城計。如果這個時候日軍以一部兵力,出林縣向壺關進攻,整個晉東南戰場勢必要全線震動。

眼下關內部隊裝備和訓練水平的提升,恐怕在之前的山西戰場,吉本貞一已經是深有體會。如果還是以前那種缺槍少彈的情況,也不可能將他的第一軍吃掉將近一半的兵力,將其硬生生的給擠出山西。

日軍這兩個師團在晉東南的行動,恐怕就是摸準了關內部隊眼下整個心態的變化。有意徹底的激怒晉東南戰場參戰部隊,以便拉開整個晉東南戰場十八集團軍布防的態勢。為自己下一步行動,尋找一個有利的戰機。

但日軍在晉東南戰場上的行動,是不是引君入甕,現在的楊震還拿不準。但楊震還是認為,既然眼下沒有什麼太好的戰機,與其在長治以南的山區死打硬拚,還不如放日軍進入上黨盆地。

隻是這個建議,楊震暫時還沒有辦法說出口。自己對於晉東南日軍兩個師團行動的最終目標判斷,到目前為止還無法證實。誰能保證這兩個日軍師團在晉東南戰場的行動,就是為了包抄自己西線部隊的身後,在進行大縱深的穿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