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變應萬變(1 / 2)

為了說服楊震相信自己的判斷,陳翰章準備的相當充分。他從地形、眼下山東的戰事,以及交通方麵等多方麵都進行了準備。尤其在山東與豫北這兩個地區地形上,對於日軍和眼下的抗聯從攻防兩麵,都進行了大量的對比。

同時他不僅僅看到了山東與豫東相比較的地形上的優勢,同時還拿出了山東得失,對整個北中國眼下戰局的影響。這一點說明他準備的相當充足,在調任到東線之後,對整個東線周邊的形勢,進行過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不過為了說服楊震,陳翰章的準備工作遠不止這些。他再一次走到地圖前,這次他的指揮棒從魯西,抗聯坦克集群最佳南下路線,一直延伸到蘇北與皖北,以及豫東南後才停下道:“以山東為主要出擊方向,除了可以有效的利用地形,保障自己側翼的安全,保證物資和援軍調集便利之外。”

“讓日軍選擇山東的另外一點,隻要山東控製在他們的手中,就等於切斷我軍南下江淮的通道。而要想將山東控製在手中,保障其在江淮的控製區安全。對於他們來說防禦絕對不是什麼好的辦法,除了進攻之外根本就沒有別的辦法。”

“而且被動防禦對於日軍來說,所需的兵力也不是其現在可以負擔的。他們很清楚一旦我軍補充完畢,恢複進攻能力。在內有控製了山東境內,大部分山區地帶的山東軍區部隊配合,外有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攻擊的在內外夾擊之下。除非日軍調動整個中國派遣軍參戰,否則山東很難守得住。”

“山東丟失對日軍來說,也許不足為懼。但對於日軍來說,山東丟失後引起的連鎖反應,卻不是他們不能不考慮的。在整個淮北有我新四軍兩個師,甚至必要時候還可以得到淮南部隊配合,再加上黃淮平原有利的地形,整個兩淮恐怕都不是日軍再能控製得了的。”

“而兩淮一丟,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僅是豫東難守,甚至我軍兵鋒有可能直達長江一線。到時候日軍在中國占領區內最富庶的江南地區,就直接麵臨我軍的壓力和威脅。我軍的炮彈,隨時都可以打到南京去。”

“千裏長江防線需要大量的兵力,再加上中間還加雜著重慶幾個戰區,恐怕日軍自己都不知道這個仗還怎麼打下去。山東丟失之後引發的連鎖反應,日軍大本營以及中國派遣軍司令部不會看不出來。”

“古語有雲,守江必守淮。說的就是在麵臨北方威脅的情況之下,如果想要守住長江一線,那麼就必須守住淮河一線。我國古代曆次由南向北的征服過程,也大致都是按照這個路線進行的。北方遊牧民族有強大的騎兵,但我們現在有更銳利的矛,也就是我們的裝甲部隊。”

“而黃淮平原的整個地形,雖說淮南區水網縱橫但是地形平坦,卻又恰恰是發揮我軍坦克作戰。所以日軍要想守住兩淮,就隻能盡可能的將戰線向北推。也就是說除非日軍想要放棄整個江北,否則山東是其此次作戰必爭之地。”

“至於豫北從周邊的整體態勢來看,作為日軍重點進攻方向,並不是特別的有利。無論是後方還是周邊態勢,都不適合作為日軍大兵團出擊作戰的基地。除非他們先打垮重慶方麵的一戰區,然後才能騰出手來與我們作戰。”

“如果說山東戰場,他們需要兩線作戰。那麼到了豫東,恐怕就是三線作戰了。此次一戰區的豫東出擊戰雖說戰果寥寥,並未給豫東之敵帶來嚴重的影響。但是有一點卻也讓日軍警醒,那就是重慶方麵也不是隻會被動死守。”

“隻要給了他們足夠的武器裝備,他們也敢於全線反擊。最關鍵的是,打落水狗的事情誰都不會介意的。一旦戰事不利於日軍,重慶再一次出擊,也不是不可能的。占便宜的事情,誰不搶著幹?”

“以豫北作為出擊的主要方向,無論其這場反擊戰他們打的怎麼樣,在豫北和豫東都要留下足夠的防禦兵力。同時他們還要擔心山西戰場的我軍,在關鍵時刻出太行山在他們側翼在來上一刀。”

“而且豫東方向一馬平川,除了黃泛區的爛泥塘之外,幾乎都是平原地形。相對我軍的大量裝甲兵來說,遠不如有大量山地和湖泊,最關鍵的是東臨大海,北與河北相連,南與淮北相接的山東態勢有利。”

“同時與山東有津浦鐵路相連的蘇北徐州,就駐紮著日軍一個整編師團。而依托東部的幾大港口,隨時可以得到海上源源不斷的增援。膠東半島的海冰,現在已經陸續開化。而整個四三年美日海戰之中,日本人的確損失不輕,但是其海軍的底子還在。”

“隻要幾個港口還控製在他們的手中,津浦線與隴海線還暢通,他們就可以保證源源不斷的向山東戰場投入兵力。無論是物資、彈藥的補充,還是兵員的補充,山東都遠遠的超過了豫東。”

“最關鍵的是這裏的地形,東有沂蒙山區複雜的地形,西有微山湖、蜀山湖、東平湖等一係列湖泊,為天然阻擊陣地。依山傍湖,留給我們可供裝甲部隊穿插的路線很有限。這裏的地形,也決定了日軍如果想將我軍堵在河北境內,山東是其必爭之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