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平靜的背後(1 / 2)

在晉察冀軍區增援部隊抵達冀中之後,楊震手中對於第二階段作戰,可以使用的兵力為抗聯二十一個滿編步兵師,外加兩個裝甲師、兩個坦克旅、五個獨立坦克團、一個騎兵旅,並獨立炮兵九個團的兵力。

連同晉察冀軍區先後投入到冀中的十四個旅,冀魯豫軍區部隊的六個旅另十一個獨立團,渤海軍區的兩個旅另五個團。楊震手中目前可使用的兵力,總計在四十餘萬人左右。共計坦克八百餘輛,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四百餘門,一二二火箭炮一百二十輛。

同時航空兵可用於冀中戰場的兵力,在緊急整補之下達到了近六百架。其中戰鬥機二百四十餘架,伊爾二攻擊機一百二十架,A二零攻擊機六十架。B二十五、布倫海姆等中型轟炸機共計二百餘架。

而在天津與冀東戰場,還有抗聯的七個師、一個裝甲旅外加兩個獨立坦克團,兩個重炮團以及一個火箭炮團。在冀東軍區兩個旅以及五個獨立團的配合之下,部署在沂河至大沽口一線,重點在北塘至大沽口一線。

手中部隊實力的恢複,讓楊震眼下應對日軍後續反撲的自信心很足。唯一讓他有些擔心的是,華北的春季即將到來。大開化後會變得泥濘的華北平原低劣的公路,會對自己的反擊計劃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平漢鐵路搶修速度超過自己想象,尤其是山西戰場除了晉東南之外,已經大部分平靜下來。幾經考慮楊震還是決定將整個防線南推,在西線利用滏陽河各條支流形成的水網地帶,形成一個大縱深的防禦地帶。

而在東線則以德州為頂點,以滄州和武強為兩個底角,形成一個三角型的防禦地帶。兩個防禦體係,以衡水為交彙點。同時將兩個裝甲師,全部集中在津浦鐵路沿線,作為東線的總預備隊,以及做好日軍一旦自渤海灣登陸反衝擊準備。

鑒於冀南地處滏陽河水網地帶,整個地形並不有利於裝甲部隊大規模的作戰。楊震在西線隻部署了一個裝甲旅,外加三個獨立坦克團的裝甲兵力。他將大部分的坦克部隊,還是放在了東線。

按照楊震的整個部署,河北戰場的兩大集群,西集群配備抗聯的六個師並晉察冀軍區一個縱隊,以及冀魯豫軍區部隊四個旅。東集群下屬九個師,加強晉察冀軍區一個縱隊、渤海軍區大部,另冀中軍區的兩個旅。

在津浦鐵路沿線,則部署了兩個裝甲師全部外加三個步兵師,渤海軍區一個旅加上四個獨立團的兵力,沿著津浦鐵路全線展開。剩餘的抗聯兩個師並晉察冀軍區一個縱隊,北調的冀魯豫軍區兩個旅作為總預備隊。

不過楊震在整個裝甲部隊的部署上,實施高都的保密。所有的部隊調動,一律都在夜間進行,並采取了虛張聲勢等多種隱蔽手段。所有坦克部隊的部署區,都避開了人口稠密的地區和所有的城鎮。同時利用木頭,製造了大批的假坦克部署到了冀南與德州地區。

楊震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不斷的假動作,讓日軍相信他的坦克部隊,不僅調往天津戰場一部分,剩下也大半都集中在西線。整個津浦鐵路沿線,並無多少裝甲和重炮部隊。抗聯在河北戰場上的整個防禦重點,是西邊的平漢鐵路,而不是東邊的津浦路。

根據形勢的變化,楊震不僅在兵力的部署上,做出了相當大的調整。在指揮體係上,也做了相當的調整。原來由陳翰章指揮的西線集群,由自己親自指揮。將陳翰章調往東線,接替杜開山的東線集群司令員的位置。

陳翰章的長處是大開大合,在越過滄石公路以南後,西線滏陽河形成的水網地帶防禦作戰,明顯不是陳翰章的長處。所以楊震將陳翰章調往了德州一線,接替杜開山負責東線指揮。而杜開山在完成沿渤海灣防禦體係考察之後,則一直被他晾在總部,始終沒有安排職務。

楊震沒有給杜開山安排職務,杜開山自己也不敢問。隻能在總部掛著一個副參謀長的職務,與柴世榮管起了總部內的雞毛蒜皮。不過在與陶淨非談完話的杜開山,這次倒是相當能沉得住氣。一有空閑,就在那裏研究反登陸作戰。

而眼下雖說在與日軍對峙的德州以及冀南的邯鄲兩處前線,東線部隊以及冀魯豫軍區部隊,與德州和邯鄲的日偽軍,小規模的戰鬥始終沒有停止,雙方的偵察與反偵察力度都相當的大。但整個河北戰場絕大部分地區,卻顯示出一股異樣的平靜。

但在這股平靜的背後,卻是在孕育著一場大規模的風暴。特別是在豫東戰場一戰區參戰主力,已經全部退回新黃河以西,整個豫東戰場徹底的平靜下來之後,楊震知道日軍的大規模反撲已經不遠。

鼻子裏麵已經聞到了異常氣味的楊震,一方麵不斷的督促各部隊抓緊時間修建工事,調整火力配置,做好迎接日軍大規模反撲的準備。一方麵親自前往冀南以及德州前線檢查,找冀魯豫軍區司令員以及抗聯東線集群總指揮陳翰章研究作戰方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