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配屬的一戰區一個集團軍的兩個軍,沿著運城以南黃河沿線布防,防止該部日軍渡河南下。以自己嫡係的第一軍和第九十軍部署在運城西北方向,以三十八軍配屬九十一軍的一個師,部署在運城西南的解縣。以晉綏軍一個集團軍兩個軍,部署在夏縣至張店一線。
這位負責運城戰事的八戰區副司令長官,作為此次運城作戰的前敵總指揮,麵對突然出現的巨變,在應對上也算是及時。但是卻沒有想到從太原突圍出來的日軍,在與運城的三十七師團彙合之後。
即未向南、也未向東撤退,而是集結了全部的兵力,突然向部署在運城以西猗氏、青頭鎮一線的八戰區,第一、九十兩個軍發起全力反擊。同時以一部兵力向夏縣至張店一線,第二戰區之第六集團軍陣地發起局部反擊,攻擊的重點就是以張店為核心部署十九軍。
在得到太原撤退來的兵力增援之後,運城原來被打的很是淒慘。兵力損失已經高達三分之一的三十七師團。不僅在極短的時間之內迅速恢複了元氣,甚至手中可用兵力規模還增加了三分之二。這讓長野佑一郎中將,現在發起反擊的底氣相當充足。
在接到吉本貞一中將經黃河北岸,相機撤往豫北的命令之後。不退反進的集中兵力,向周圍的中國軍隊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擊作戰。這位長野佑一郎中將認為,對於眼下孤軍陷在晉西南的三十七師團來說,撤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想在周邊到處都是中國軍隊,自己已經處在合圍的情況之下,執行軍司令官的命令,不打垮周邊的中國軍隊部分兵力,使其喪失大部分的追擊能力。他的三十七師團以及所有撤到運城的兵力,想要安全的撤退根本不可能。
為了保證撤退時候的安全,長野佑一郎中將還是決定在臨撤退之前,先虛晃一槍並盡可能至少重創敵軍的有生力量,使其喪失追擊的能力。同時打開全軍向東撤退的路線,以為全軍總撤退做好準備。
這位下定了決心打一仗再走的長野佑一郎,不僅在此次戰術反擊之中,投入了大部分的兵力和全部的火力。為了達成其戰術目的,還將在此次會戰打響後,為了保衛運城這個橋頭堡,從風陵渡秘密撤回的,關內戰場僅有的兩門二百八十毫米重榴彈炮。
外加掩護這兩門重榴彈炮的九二式一零五加農炮,以及三十七師團炮兵聯隊所屬的,四門大正十四年式一百五十毫米加農炮,也全部投入了戰場。可以說這位長野佑一郎中將,為了這次的反擊下了血本。
要知道那兩門二百八十毫米重榴彈炮,在之前的作戰之中,即便他圍上來的中國軍隊打的那麼慘,也始終沒有動用。就是為了等到最關鍵的時刻,將這兩門超級大家夥,當成撒手鐧使用的。
對於眼下的長野佑一郎中將來說,反正這兩門重達二十六噸的榴彈炮,外加目前庫存的還有幾千發重達二百多公斤的炮彈,在撤退的時候也帶不走。與其到時候炸掉,還不如發揮一下餘熱。沒有了鐵路線,僅憑他手中的那點卡車,根本帶不走這兩個龐大的家夥。
作為典型的日本軍人,長野佑一郎是屬於那種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的幹淨徹底的人。為了能盡快的達成自己的戰術目的,長野佑一郎中將上來就是下了血本。調動這兩門二百八十毫米超級榴彈炮,在師團所屬炮兵聯隊的山野炮、榴彈炮的配合之下。
對著運城以西的第一軍與九十軍陣地猛轟,支援步兵直接衝擊。其餘六門加農炮則利用自己射程遠的優勢,死死的壓製著參戰中國軍隊的遠程炮兵,掩護這兩門二百八十毫米榴彈炮,向運城西北方向的中央軍開火。至於運城東南方向的中國軍隊,他隻是以一部兵力進行鉗製。
長野佑一郎中將心裏很清楚,雖說太原來的增援部隊,已經打垮了自己周圍支那軍的兩個軍。其餘參戰中國軍隊各軍,在之前的激戰之中損失也不輕。增援部隊也就是利用久戰之下,其戰鬥力已經大幅度下滑,才在短時間突破運城外圍中國軍隊的包圍圈,與自己彙合的。
但整個運城周邊中國軍隊之中,最精銳的第一軍和九十軍,之前卻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而且猗氏至青頭鎮一線的這兩個軍,不僅是支那政府軍的最精銳部隊之一,還集中了自己周圍支那政府軍的大部分遠程炮火,是整個運城周邊戰場中國軍隊的骨幹部隊。
不先打垮這兩個軍,自己很難實施後續動作。所以在運城西部戰場的日軍,上來就以最猛烈的炮火,掩護大部分的兵力,向猗氏、青頭鎮一線發起猛攻。對於夏縣周圍的晉綏軍,雖然選擇了十九軍作為主要攻擊對象,但卻隻投入了以兩個步兵大隊為基幹的一個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