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幸中的萬幸(2 / 2)

不過考慮到應對後續輿論上會帶來的壓力,楊震將這種情況以及自己的處理決定,向中央做了一個詳細的彙報。並希望中央在接收天津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以及做好善後工作。

在這件事情上楊震承擔了巨大的心裏壓力,並做好了最壞局麵的準備,不過好消息也不是一點沒有。在日本人自己發明的酷刑麵前,這支日軍細菌戰部隊長西村英二,供出了楊震所有想要知道的東西。並再三的保證,他們天津城內的基地就這兩處。

正像石井四郎是軍醫出身一樣,這位西村英二部隊長也是軍醫出身。與一般的日軍軍官相比,他們可沒有那麼硬實的骨頭,也沒有為聖戰血戰到底的決心。幾鞭子下去,便是有什麼就招供什麼了。

通過這個家夥的口供,楊震才得知原本在天津被抗聯包圍之前,覺得天津已經不安全的日本華北方麵軍,是準備將他們遷往濟南的。但是沒有想到抗聯的穿插部隊,搶先切斷了津浦鐵路。同時在第一時間搶占了大沽口,封鎖了海河出海通道。

而抗聯的航空兵,也讓華北方麵軍不敢輕易的動用艦艇,強行突破大沽口抗聯的火力封鎖線撤離。因為日軍很清楚,在天津市區抗聯投鼠忌器不敢放手使用航空參戰。但是除了天津市區,可就沒有這個忌諱了。

海河河道與長江相比,還是太過於狹窄。一旦抗聯放手使用航空兵,對航道進行嚴密的封鎖。再加上抗聯在天津城周圍部署的大量重炮,這些艦艇恐怕還沒有衝出大沽口,就全部被炸沉了。

到時候,對於日軍的善後來說,隻能會是更麻煩。所以這支部隊,在撤到天津之後,就被困在了這裏。不過在被困在天津城內後,也曾經準備做最壞的準備。但之前的戰事僵持局麵,又讓這支部隊多少還有些僥幸的心裏。

畢竟這些東西,培養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付出那麼多的代價,培養出來的細菌,以及積累的大量資料,還有日本眼下最好的細菌戰專家以及病理學家,一旦損失了短時間之內更是難以彌補。

結果卻沒有想到劉光華橫插這一杠子,徹底攪亂了原來平穩的戰局。讓抗聯的部隊,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突破了日軍前沿的阻擊,打到了自己部隊所在地。更沒有想到,這兩所戒備森嚴的醫院,會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丟失。

盡管在最後關頭,他已經下令打開所有的培育器,將身上帶有傷寒、鼠疫、霍亂的老鼠和寄生蟲都放出來。隻是抗聯動作太快,在這些傳染源還沒有逃離地下室之前,便已經全部占領仁愛醫院細菌培養基地。

不過抗聯參戰部隊,在放火焚燒儲備已經培養出來的病毒,以及攜帶病毒的實驗動物之前。究竟有沒有跑出去幾個,他也不是很清楚。因為他在下完命令之後的第一時間,便試圖撤離仁愛醫院這個傳染源。

這位東京帝國大學畢業的軍醫大佐,既不想現在就為帝國盡忠,更不想染上鼠疫或是霍亂痛苦的死去。所以在下達完畢命令之後,他第一時間更換了便裝,準備趁亂溜出去。先找一個地方隱蔽起來,然後在尋找機會前往濟南。

隻不過抗聯將這兩所醫院內的所有人員,不分平民和軍人,不管身上有沒有穿著軍裝,通通都抓了起來。讓剛換上便裝的他,還沒有來得及逃跑,就被抓了回來。很不幸的是他部下的那些文職人員,比他骨頭軟的還有。在某些人的指認之下,短時間之內就被甄別了出來。

不過在審訊完畢這個家夥後,社會部的工作人員並未放心。又對其他被俘人員,進行了嚴密的審訊。經過對比,才最終確定這個家夥口供的真實性。之後才形成一個整體的報告,送到楊震的手中。

看完審訊報告之後,楊震的心中微微的鬆了一口氣。天津城內沒有其他的細菌戰基地,這對於自己的部隊,以及天津幾十萬市民來說,無疑是一件幸運的事情。自己部隊搶在日軍將所有的病菌傾倒進海河,將所有的攜帶病毒的動物全部徹底的放出來之前,搶占了這兩所醫院,也盡可能的降低了風險。

楊震知道那些為數不少的霍亂和傷寒病毒,即便倒進河裏麵,非但不會徹底的消失,還會將整個海河都徹底的汙染,成為一條布滿劇烈病毒的河流。而海河上下遊,有著幾百萬依靠海河水作為飲用水的中國人。

一旦這些病毒被傾倒進海河,以海河在冬季的流量。被這些病毒汙染的河段,恐怕相當長的時間之內無法自潔,也就說在洪水期來臨之前,這些病毒會長期潛伏在河水之中。到時候兩岸幾百萬使用海河水的中國人,將會很難幸免於難。現在能將風險控製在最小的範圍之內,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