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開山的心思(1 / 2)

雖說沒有任何反登陸實戰經驗,對登陸作戰與反登陸作戰,除了在軍區高級幹部培訓班,學習過一定時間之外,也沒有太多的了解。但接受任務的杜開山不敢稍有懈怠,拿著地圖將從天津到黃河口,整個渤海灣的沿岸一寸一寸的量。

好在渤海軍區留下的那幾個幹部,對整個渤海灣的地形和航道,雖然不能說了如指掌,但也相當的熟悉。那裏的海岸平坦,那裏的海岸水深比較大,那條河流入海口的水深比較大,都相當的清楚,給了杜開山很大的幫助。

不過在這兩個重炮團的部署上,杜開山幾經猶豫還是沒有最終下定決心。認為時間還有一定寬裕的他,還是想要去實地看看。畢竟是兩個重炮團,再加上配屬的一個榴彈炮團,以及兩個火箭炮營,這麼多的炮兵陣地設置,最好還是眼見為實比較恰當一些。

這些大家夥需要的陣地,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確定的,更不是地圖上看起來適合的地形,就可以解決的。對於這些重炮陣地的設置,從地質到地形要求都是相當的高的。如果陣地選擇不好,非但不能起到總部希望起到的作用,搞不好一炮下去就是人仰炮翻。

渤海軍區的這幾個幹部,沒有一個炮兵出身的參謀,還有幾個就是地方幹部。雖說對渤海灣地形熟悉,但是別說對這些火炮的性能不了解,甚至就連普通炮兵知識都不懂。更不清楚這些大家夥,在設置陣地的時候,對地質和地形的要求。

整個渤海灣沿岸,並不適合作為重炮陣地的鹽堿地和灘塗的數量都很多。火炮陣地的選擇,也不能隻考慮炮兵架設的問題,還要考慮撤收以及轉移是否可以及時和迅速,還有射程與封鎖範圍都要考慮。

還有火炮陣地周邊的道路情況,能不能承受這些大家夥的通過。道路條件能不能保證火炮快速的進入陣地,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撤收,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再加上防空、側翼掩護所需,以及方方麵麵諸多和戰術運用上的要求。

構築幾個火炮陣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去親眼看看,單靠人的描述和圖上作業,這個炮兵陣地可不好選擇,甚至可以說很不靠譜。如果不親眼去看,等到部署的時候,發現地圖上的地方根本不適合,再重新選址那就麻煩了。

更何況誰又能保證渤海軍區幹部描述的,就是那麼的準確?大概、好像,這並不能作為依據。作為自幼生長在四川山區的杜開山知道,很多地方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外人恐怕就是在生活十幾年,也不見做到對自己所處環境周邊的所有地形,都做到了如指掌。

不要說自己家鄉那片連綿不絕的大山,即便是這裏地勢平坦的海岸線也是一樣的。很多地方不親眼去看看怎麼一回事,自己哪裏又會完全放心?尤其是杜開山準備采取分散部署,集中射擊這種要求相對較高的戰術,對火炮陣地的選擇要求更高。

他曾經看過軍區轉來的日本海軍艦炮的性能,知道日軍如果出動巡洋艦以上艦艇,其火力覆蓋能力極強。一艘重巡洋艦齊射的火力,相當於一個重炮團。至於日軍戰列艦,一炮下來是地動山搖。

尤其是大口徑的艦炮,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要遠遠的超過這兩個德製加農炮團所有的火炮。一號這個時候調這些加農炮入關參戰,明顯不是為了對付登陸後的日軍步兵。如果單單對付上岸的日軍步兵,火箭炮和榴彈炮的效果更好。

調這些雖說射程遠、威力大,但重量也高達二十多噸,而且射速也緩慢的大家夥南下作戰,除了為了對付日軍軍艦之外,應該沒有別的原因。因為他知道,總部手中就這兩個德製加農炮團,而且還是剛剛完成整訓的,就連炮彈都沒有多少。

按照總部的這個意圖,將所有的火炮集中配備到某一個陣地。在與艦炮的對抗之中,幾乎無異於等於自殺。這些加農炮射程雖大,但是再遠也比不過人家的大口徑艦炮。日軍戰列艦的威力,杜開山又不是沒有見過。

一發炮彈落下來地動山搖,一個小山頭轉眼就消失不見。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重點地區,實施以小炮群分散部署,火力成梯形配備,集中射擊統一目標的戰術。而這樣除了對部隊的要求更高之外,還需要選定更多的炮兵陣地。

更何況就算地圖上的標示,也不一定不會出現任何的差錯?擺在自己麵前的這張大比例尺地圖,很多的地方遠不那麼精確。沿海岸線都是一馬平川,可哪裏是鹽堿地、哪裏是淤泥都沒有標出來。這失之毫厘,可就謬之千裏了。

盡管有些害怕與一號照麵,但是杜開山知道這些炮兵部署的問題上,自己還是要和一號談一下。這幾個炮團的部署,能不能保證其充分發揮火力,可是關係到下一步作戰之中,全軍的整個側翼安全。

特別是如果一號不撤換自己,還是讓自己負責東線戰場。那麼日軍如果真的選擇在渤海灣登陸,那麼很不幸日軍的登陸範圍就在自己的防區。到時候一旦被日軍登陸成功,自己的東集群可就首當其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