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並不被楊震看好(2 / 2)

按照他們的這種進度,能拿下豫東恐怕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豫東離冀南和津浦路還有一段時間,可離皖北的日軍距離,可遠遠近於河北。以日軍一貫的增援速度來看,這次反擊戰恐怕更多的是打給國人看的。

至於二戰區那裏,楊震更是相當的無語。對於不過困守運城的日軍一個師團,怎麼還能打成這個程度?參戰的晉綏軍一直都在打醬油,以保存實力為主。中央軍倒是很賣命,但是進展始終不大。

從一戰區部署的態勢來看,楊震很清楚一戰區發起的這場反擊戰,與其說是借機收複整個豫東,將皖北、豫東連成一體。還不如說是打一場政治戰,擺出一個架勢應對國際和國內的輿論。

也許重慶方麵的那位第一人,對於此次反擊戰很重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下麵的將領,也對此次反擊戰也心甘情願。部署上前輕後重,整個重點放在了開封一地。至於其他方向,楊震怎麼看怎麼感覺都是在應付差事。

盡管一戰區的此次反擊,不管是情願與否,但也吸引並分散了華北戰場上的壓力,但楊震依舊不是太看好一戰區,甚至整個重慶的此次反擊。這算什麼反擊?整個戰略上並未形成一個整體。零敲碎打還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單純的為了應付政治壓力,而打的這場戰鬥。此次反擊戰從一開始,心態就是很不正常。再加上下麵的各級將領的心態,此次反擊戰一戰區也許能夠利用自己河北戰場的態勢,占據一些便宜。

但從此次發起的戰役目的來看,他們的此次反擊,注定了戰果不是會太大,恐怕難以取得重慶方麵想要的東西。中央有一定的擔心這可以理解,但是也不必過於緊張,也沒有太多的必要。

自美國人參戰以後,重慶方麵的整個心態就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原來的以防守為主,配以不斷的局部反攻。到眼下在全國戰局之中整體全部處於守勢,三九年、四零年那種很有成效的,在大範圍之內采取不斷小規模戰術反擊,甚至是局部的反攻戰役,再也沒有打過。

也就是說美國人在加入戰爭之後,大家都認為從國力來看,對比懸殊的日本人輸掉這場戰爭已經成為定局。這個時候從上麵的最高層,到下麵的各級將領,大家的心態集體發生了一定的扭曲。

在加上軍費開支過於浩大,來源卻日漸萎縮。大後方物價飛漲、民生凋零,軍工生產能力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不斷的下降。隨著軍隊的不斷擴編,但有限的軍工生產能力,無法滿足日益龐大的軍隊需求。

美援又是口惠而實不至,除了空軍裝備之外,最需要的地麵武器裝備援助的數量與進度皆異常的緩慢。給與的裝備,都是美英在北非戰場的戰利品為主。真正的美援,數量遠遠無法滿足需要。而且重點又是以西南方向為主,其他各個戰區隻有少量的精銳軍換裝。

別說雜牌部隊,就連中央軍的二流部隊,都輪不上美械。整個作戰部隊雖說規模日益擴大,但無論是實力還是裝備,與部隊的數量和規模,根本就無法形成正比。除了部分全力保障的精銳軍之外,大部分的部隊戰鬥力不升反降日益萎縮。

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家都不太願意與日軍拚死作戰。除了西南局部戰場之外,大家都在坐著等美國人擊敗日本人,也就是說大家都在坐等勝利。真正將心思放在戰場上的人,幾乎可以說寥寥無幾。

前線各級將領心思各異、各有各的想法,大家的精力都沒有放在作戰上。尤其是雜牌軍將領,將更多的心態都保留在如何保存實力上。這種心態用到戰場上,這樣的戰鬥無論打成什麼樣的結果,楊震都不會意外。

楊震也希望一戰區的此次反擊,能夠打出一個精彩的局麵來,至少也可以為自己分擔一下壓力。大家雖說各自心思不同,但在戰略上相互配合一下,未嚐不是不可以的。但按照一戰區和二戰區,目前的進度來看,楊震卻不敢報以太多的希望。

不過一戰區的反擊最終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戰果,也不管重慶方麵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思。但是對於一、二戰區在豫東以及晉西南的反擊,在整體戰略上起到的無意或是有意的配合,搶著為此次華北戰場,分擔了一部分壓力的這種雷鋒行為,從整個戰局來說,楊震還是比較滿意的。

至於此次反擊幕後政治上的原因,楊震不想問、也不想管。他隻是一個單純的軍人,所有的考慮都要以戰場的發展與變化為基礎。政治上的問題,還是交給中央去考慮為好,他並不想參合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