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這他媽的就是一個陷阱(1 / 2)

手中僅有這麼一點可憐的反坦克武器,麵對著敵軍幾百輛坦克集群,怎麼能不讓他內山英太郎中將,感覺到芒刺在背、寢食不安?尤其是在眼下整個保定戰場,幾乎所有的日軍都保持著進攻的陣型,即無法修建反坦克戰壕,也無法依托大的河流等天然阻擊陣地。

現在的內山英太郎中將,總算明白了敵軍為何在還有持續進攻能力的情況之下,將進攻的停止線,西路停止在保定,中路停止在河間。就是為了避開水流量比較大的滹沱河,以及其在安平以西比較密集的支流地帶。

冀中戰場一馬平川、沃野千裏,的確是大規模坦克作戰的天然最佳陣地。但是在安平以西,望都至博野以南地區,卻正是滹沱河以及其主要支流彙集地。這一帶的河流與保定北的漕河和唐河相比,無論是水量還是密度都遠遠超過了保定周邊的那兩條河流。

敵軍將戰場設置在保定、高陽、河間至滄州一線,不僅避開了水量最大的滹沱河,更避開了清風店以南滹沱河密集的支流。其選擇的戰場上,雖說有瀦龍河與滹沱河下遊的子牙河兩條較大的水係。但是水網的密集度,與安平以西無法相比。

而且子牙河與瀦龍河雖說將敵軍的整體防禦,分割的互不相連,也限製了敵軍攻擊正麵寬度,以及加大了迂回作戰的難度。但也讓日軍的進攻路線,隻能選擇相對狹窄的線路上,有利於其發揮火力上的優勢。

同時敵軍將攻勢停止在這條線上,在西線可以得到其所謂的晉冀魯豫軍區配合,在東線的滄州一線,可以得到其所謂的冀魯邊軍區配合。並且拉深了日軍自己的後方縱深,為其活動在自己身後的那個什麼冀魯豫軍區,對自己後方采取大量的破壞行動創造了有利戰機。

最關鍵的是這一帶缺少大型天然河流的地形,正好發揮其裝甲集群的優勢。在缺少大型河流,又是一馬平川的戰場上,裝甲集群的突擊力可想而知。敵軍將攻擊終止線停止在這條線上,並非是方麵軍那些腦殘參謀得出的,是敵軍後勤補給延伸過長而無力支撐,不得不終止進攻。

至於保定戰場的這個所謂突出部,不是敵軍沒有能力拉平。而是其在大規模的裝甲集群穿插的行動時,在西線有意識的留給自己的一個陷阱,甚至可以說用來引導自己的增援兵力上鉤的一個誘餌。以分散敵軍主力南下之前,整個河間戰場的壓力。

不僅讓自己五個聯隊的兵力,隻能老老實實的按照敵軍指定的方向發起攻擊。在整個瀦龍河以西戰場上,也隻能按照敵軍選擇的戰場作戰。甚至在整個冀中作戰的時候,整個部署都隻能按照敵軍的思路來。

雖說是炮兵出身,但到底為日軍將領中的後起之秀。內山英太郎中將在察覺到當麵抗聯,已經在準備反擊的時候。便迅速的看到了自己所處的地形,對自己指揮的整個援軍行動上,帶來的威脅與不利。

盡管有些猶豫,內山英太郎中將還是再三給岡村寧次發報,要求眼下在冀中投入的各個師團,在敵軍大規模的反擊之前,盡可能的撤退到滹沱河南岸。以便在新的增援兵力抵達,有足夠的實力應對南下敵軍之前,多保存幾分元氣。

隻是對於他的建議,岡村寧次大將卻沒有給予任何的答複。內山英太郎中將的擔憂,岡村寧次並非看不出來。但是正是因為看的太清楚了,岡村寧次才沒有辦法下達這個命令。甚至岡村寧次大將認為,眼下非但不能下達收縮、後撤的命令,相反還要加強進攻的節奏。

岡村寧次認為一旦現在後撤至滹沱河南岸,敵軍發起追擊的時候,其坦克的衝擊力,要遠遠的高於現在。而且不管日軍的行軍能力再強,在這種一馬平川的地形上,也是跑不過坦克的。與其在追擊之中,被敵軍一口口的吃掉,還不如與敵軍盡可能的黏在一起。

利用日軍進攻的衝擊力,完成對敵軍防禦體係的分割。使得敵軍的坦克戰術,在使用上投鼠忌器,而減輕各師團可能會麵臨的坦克衝擊。而且在岡村大將看來,隻要能解決掉敵軍的步兵,敵軍剩下的坦克數量再多,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所以對於內山英太郎收縮兵力,與敵軍脫離接觸,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後撤至滹沱河南岸防禦的請求,岡村寧次壓根就沒有給予任何的答複。他的要求隻有兩個字進攻,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那麼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岡村寧次的進攻能不能取得他想要的效果,至少眼下的內山英太郎沒有看出來。但是就在他的請求被拒絕的同時,抗聯在整個冀中戰場全線的反擊行動,已經開始秘密著手進行準備。

除了各部隊利用夜間,向預定進攻出發地秘密調動之外。各部隊也在抓緊時間補充彈藥,加快對戰損裝備,尤其是坦克與半履帶裝甲車的整修。經過陳翰章抽調出來的兩個裝甲師保障營,大部分維修人員的全力搶修,到戰役發起之前,戰損的裝備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補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