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能說兩敗俱傷,但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三號坦克的裝甲,明顯扛不住其七十五毫米穿甲彈的打擊。在近距離之內,甚至就連的榴彈與老式的穿甲爆破彈,都會給三號坦克造成無法避免的損傷。而且三號坦克的裝甲,也很難抗住四十七毫米穿甲彈的殺傷。
尤其是日軍這兩款坦克,在戰鬥之中采取的戰術,明顯下苦工研究過。他們一般不采取正麵硬抗的戰術,而是多采取側翼進攻的戰術。同時盡可能的將射擊距離,拉到五百米之內,以發揮他們那款四十七毫米坦克炮的最大威力。
日軍的這些戰術,讓這些老式坦克也在戰場上發揮了一定的威力。側翼的一場坦克戰下來,抗聯參戰的一個營,盡管將日軍參戰的兩個戰車中隊,一個自走炮中隊全部擊毀。但自身隻剩下十一輛坦克,戰損了將近三分之二。
看著戰局有些出乎自己意料的變化,陳翰章雖說還很能沉住氣,但是眉頭卻是越皺越緊。盡管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陳翰章依舊對日軍新式坦克炮的威力,感覺很是有些吃驚。不過對於日軍的這款坦克炮,陳翰章雖說第一次見麵,但是卻並不陌生。
無他,這款日軍最新式的坦克炮,與他的部隊之中長身管的三號坦克,裝備的坦克炮幾乎是完全相同的。盡管日軍坦克炮上保留了反坦克款的製退器,但作為抗聯的前任裝甲兵司令,陳翰章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這種坦克炮。
對於這種德式坦克炮的威力,陳翰章相當的清楚。在見到這種坦克炮之後,同樣對T三四坦克性能優缺點,都相當清楚的陳翰章。總算明白了通州一戰,參戰的那兩個坦克團為何損失那麼大了。
戰場上麻痹大意,的確是損失大的一個問題。但是日軍這款從反坦克炮改良過來的坦克炮,相當不錯的威力,恐怕也是損失這麼大的一個主要的原因。而且陳翰章可以肯定,日軍絕對從他們的德國盟友那裏,取得了這種火炮對付T三四坦克的經驗。
想到這裏,陳翰章不禁埋怨自己有些大意。蘇聯人轉交過來的三號後期型的坦克,已經換裝了與這款日軍同一款的坦克炮,而德軍這款坦克炮是從同口徑的反坦克炮改裝過來。日軍在去年已經大量開始使用,這款德軍坦克炮原型同款的反坦克炮。
那麼德國人能做的事情,日本人也是一樣能做到的。而且日本人與德國人之間是盟友,從德國人手中搞到改進的辦法,通過無線電在轉回本土,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很輕鬆和容易的事情。
當年德國人遭遇了T三四坦克的危機,去年一戰日軍又何嚐不是有同樣的遭遇?德國人能將自己手中威力最大的反坦克炮,改裝為坦克炮。日本人又不是缺心眼,在麵臨同樣的威脅情況之下,怎麼就不可能會照貓畫虎?
盡管從蘇德戰場上來看,這款坦克炮連同他的原型反坦克炮,現在已經快速的在滑向二流的境地,但畢竟是德軍手中一款也算是反坦克炮利器的武器。在很長時間之內,除了八八高炮之外,唯一能對付蘇軍T三四坦克的武器。
而且以日本人的技術能力,將這款反坦克炮改裝為坦克炮,根本就不是什麼難事。日軍的九七改式坦克,上麵裝備的四十七毫米坦克炮。不就是從其裝備的一式反坦克炮,改裝過來的嗎?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第二次的改裝自然也就不會費什麼太大的事情。
如果自己事先能夠想到,早一點提醒總部做出針對性的預防,恐怕通州一戰也就不會損失這麼大了。即便這種日軍新式坦克的性能,遠遠的超過了之前的九七、九七改式坦克。但與T三四坦克性能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盡管明白自己出現了判斷上的失誤,但很清楚自己這個時候應該做什麼的陳翰章,卻知道這個時候並不是自責的時候。既然已經開打了,那麼就以最快的速度,利用當麵日軍脫離堅城的態勢,擊潰當麵之敵才是自己最重要的選擇。
麵對漫山遍野衝過來的日軍坦克,陳翰章卻沒有調動手中的預備隊獨立坦克十七團,直接加入當麵的戰場。這個抗聯第一支裝備清一色美製M四中型坦克,實際上承擔著抗聯坦克部隊換裝美製M四坦克整訓部隊的獨立團,是他手中的戰略預備隊。
陳翰章認為麵對剩下的日軍裝甲兵,眼下正麵戰場上抗聯手中性能最好,坦克炮威力最大的四號坦克,現有的數量已經足夠了。再加上部分自行反坦克炮營,足以滿足正麵戰場的需要。
對於這個坦克獨立團,陳翰章的使用可謂是相當的慎重。雖然還不知道日軍一個戰車旅團的先頭部隊,已經越過石門正在快速向保定進發,但陳翰章依舊沒有將作為預備隊的這個團投入進去。這個坦克獨立團在還沒有到最關鍵時刻的時候,他是輕易不會投入到戰場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