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冀中之戰(一)(2 / 2)

在四三年上半年的大掃蕩之中,雖說摧毀了重慶軍隊在除了山西之外,整個華北的最後一支軍隊,並逼降了兩個中將。但卻讓華北的共產軍在這段時間之內,得以消消停停的整頓部隊、恢複實力。

從眼下華北共產軍的表現來看,華北方麵軍在四三年上半年的戰事,變成了一個舍本求末的天大笑話。打垮了一支並無進取心,對華北治安幾乎無任何威脅的軍隊,卻放過了一條真正的大魚。

如果自己能趁著華北共產軍羽翼未豐的時候,徹底的摧毀其在晉察冀與太行山的根據地。那麼東北共軍即便大舉入關,但也會是孤木難撐。戰局絕對不會糜爛的如此之快,方麵軍應對也不會如此的進退維穀。

隻是岡村寧次的後悔,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是保住平津。盡管保住北平的希望不大,但岡村寧次卻並不想就這麼的放棄。因為他知道,如果固守北平周邊的要點,敵軍投鼠忌器也許堅持的時間還能長一些,也許還能支撐到援軍抵達。

但是如果放棄北平周邊的山區,全軍無論是向東突圍,還是向南撤退,隻能在運動之中被敵軍的坦克集群徹底的摧毀。在平原地形上,日軍的行軍能力再強,也跑不過坦克裝甲騎兵集群。

一旦放棄北平周邊的製高點和山區,那麼等待北平戰場的日軍,除了坐以待斃之外,就是在突圍之中被敵軍各個擊破。所以盡管希望不大,但岡村寧次還在固執的堅持。他甚至不敢全軍收縮回北平,因為那樣就真的坐困愁城了。

而眼下讓岡村寧次焦頭爛額不單單是北平周邊,現在已經日益糜爛的戰局。更讓他焦頭爛額的是在他的縱深,也就是北平身後的冀中平原。無險可守的冀中大平原,隻有一個師團的防守兵力,讓岡村寧次的縱深,被抗聯兩大穿插集團搗了一個稀巴爛。

越過平津之間鐵路線之後,一馬平川的冀中大平原,幾乎是坦克集群快速突破的天然最佳戰場。日軍當初為了保證對冀中平原控製,在冀中平原地區修建的大量公路,也為抗聯兩大穿插集團,快速突破提供了最佳的路線。

抗聯的東西兩個穿插集團以坦克為先導,幾乎是一路勢如破竹。沿著津浦、平漢鐵路沿線,一路向南穿插。留守冀中平原的十七師團,與四十八師團北調之後,匆忙北上接替其防禦的三十二師團主力。幾乎使出吃奶的勁頭,也無法抵禦兩大裝甲集團的兩翼對攻。

平漢鐵路沿線的涿縣、定興、徐水、保定,津浦鐵路沿線的靜海、大成、青縣,兩條鐵路上的一個個的戰略要點,隨著抗聯東西兩大戰略集團的快速突破,從日軍華北方麵軍司令部的地圖上被抹去。

在四十八師團北調之後,接到岡村寧次命令的三十二師團剛剛完成集結,那邊的靜海便已經丟失。根本就沒有預料到抗聯推進速度如此之快的三十二師團,先頭一個聯隊剛一過滄州,便與東集群的先頭團在滄州與青縣之間的北運河北岸遭遇。

結果這個倉促上陣,隻帶了四門三七戰防炮的聯隊,在抗聯坦克部隊集中坦克全力衝擊之下,僅僅抵抗了四個小時便全線崩潰。事實再一次證明,輕步兵在平原地形上與坦克集群遭遇,就是一場災難。

等到東集群後續主力趕上之後,這個聯隊在坦克的碾壓與橫衝直撞之下,直接被碾成了渣子。麵對先頭聯隊的遭遇,後續跟進的三十二師團主力,甚至連救援都不敢。除了眼睜睜的看著先頭聯隊被硬生生的給衝垮之外,就是立即全軍縮回滄州,打死不敢出城一步。

作為日軍駐山東戰場主力十二軍基幹師團的三十二師團,在重組之後原本並未列入華北方麵軍應變部隊。原本按照岡村寧次的計劃,這個師團是在五十九師團被調走後,留守津浦鐵路山東段,保障津浦鐵路暢通的。

所以該師團配備的武器,還是以老式的三七速射炮為主。別說新式的五十毫米反坦克炮,因為產量不足,並未配備給這個計劃中的隻是應對山東地區土八路的師團。甚至就連四十七毫米一式戰防炮的數量,也隻有兩個中隊。

畢竟山東地區的土八路,裝備還是比較殘破,沒有坦克等重武器。對付他們的土木工事,三七速射炮與九二步兵炮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去浪費因為產量上不來,而生產數量始終無法滿足需要的新式反坦克炮。

結果當初製定計劃的華北方麵軍作戰參謀,卻是沒有想到計劃始終沒有變化快。在抗聯東線穿插集群越過平津鐵路之後,這個三十二師團因為已經是距離河北戰場最近的一個師團,便被匆忙拉上陣來。

該師團行動因為過於匆忙,重武器攜帶的數量,不足編製的三分之二。甚至在師團主力出發的時候,因為該師團炮兵聯隊挽馬沒有湊齊,師團炮兵聯隊總共就隻來了三個中隊。射速炮和步兵炮,隻能拆卸開來靠人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