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這場戰鬥來的晚了(1 / 2)

最關鍵的是,此戰之中抗聯的裝甲力量投入,形成了添油的戰術。原本以為日軍出動的坦克雖多,但是其坦克防護性能差,坦克炮威力遠不如抗聯的T三四坦克。以一個坦克團對付日軍兩個坦克聯隊,在兵力上已經是足夠了。

所以剛一開始,隻出動了一個獨立坦克團參戰。等到發現不對勁火速增援的時候,卻多少有些已經晚了。盡管第一批參戰的部隊奮勇作戰,訓練上也相當的紮實。但在數量上的劣勢,卻是明顯好虎架不住群狼。

在加上蘇式坦克固有的觀瞄係統落後,遠射精度略差的缺點。參戰的第一個坦克團在混戰之中,雖說也擊毀了幾十輛日軍坦克。但自身也損失三分之二,甚至說是全軍覆滅也並不為過。

如果不是王明貴發現的早,迅速的調動另外一個坦克團參戰。恐怕第一個參戰的坦克團,不是幾乎相當於,而是真的全軍覆滅了。可即便增援的速度很快,但因為後續兵力投入的過晚,並未能徹底的扭轉戰鬥的結果。

不過雖說抗聯參戰的兩個坦克團損失慘重,但這一戰之中參戰的兩個日軍坦克聯隊也沒有討到什麼好處。原本以為利用自己新式坦克炮不錯的威力,爭取一鼓作氣先擊潰抗聯的坦克部隊,然後在解決步兵的日軍。

在這場戰鬥之中,學習起他們的盟友德國人。一上來就采取了狼群戰術,兩個坦克聯隊全部投入戰場。排出了密集的隊形,向抗聯的部隊發起衝鋒。試圖用裝甲集群衝擊戰術,一戰奠定勝負。

單從雙方投入的坦克數量上來說,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二者投入的坦克,在性能上的差別,也遠沒有之前的九七式坦克那麼大。甚至T三四坦克麵對這種日軍新式坦克的時候,在觀瞄係統上有一些吃虧。

好在T三四坦克在綜合性能上,雖說與日軍這款最新式的坦克,性能差距已經縮小很多,但是畢竟還是占據一定優勢的。而且抗聯的坦克部隊,畢竟還是久經考驗,並受到了並不比日軍少到哪裏去的嚴格訓練。所以投入的兩個坦克團雖說損失慘重,但也並未讓日軍好過到哪裏去。

此戰之中,抗聯的坦克部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依靠T三四坦克比較平衡的性能,七十六毫米坦克炮的威力,以及經過苦心訓練的戰術。一場混戰下來,雖說自身也損失慘重,但也將日軍投入的兩個坦克聯隊參戰的所有坦克,也全部留在了通州北戰場上。

吝嗇的日軍隻為新式坦克配備了少量的被帽穿甲彈,沒有配備性能最好的硬芯穿甲彈。絕大部分的坦克,配備的還是普通的穿甲爆破彈。搞的這款本身性能很優秀的坦克炮,威力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當少量的被帽穿甲彈用光之後,隻剩下的普通穿甲彈的日軍坦克,就隻能盡可能的靠近抗聯的坦克群,才能發揮本來性能很出色的這款坦克炮的威力。為了在每輛坦克三發被帽穿甲彈打光之後,使用裝備量最大的穿甲爆破彈擊潰抗聯的坦克。

日軍指揮官隻能拚命的指揮自己的部下向前衝,試圖與抗聯的這些T三四坦克,打一場近身搏鬥戰。可在五百米以內的距離,抗聯的T三四坦克即便觀瞄係統再差勁,其七十六毫米坦克炮,對這種日軍坦克也顯得遊刃有餘了。

七十六毫米坦克炮一炮下去,日軍新式坦克的五十毫米裝甲也是扛不住。之前是沒有準備,為了節省寶貴的穿甲彈采取了錯誤的戰術。將日軍坦克盡可能的放近打,所以才吃了很大的虧。

當第二梯隊趕來增援的時候,已經掌握了日軍坦克炮得到改進的抗聯坦克部隊,反應還是迅速的。利用自己坦克炮威力還是相對大一些,保持與日軍坦克集群五百米的距離,利用射程和威力的優勢,給日軍坦克點名,最終還是扭轉了局麵。

一場坦克混戰下來,整個通州北郊到處都是被擊毀雙方坦克。日軍固然有來無回,但是抗聯的坦克部隊,在坦克戰之中自身也承受了第一次如此大的戰損。這對於抗聯來說,幾乎是開天辟地的頭一回。

接到王明貴的彙報,雖說楊震很不滿意,但也並沒有過於責備他。盡管部隊的損失很大,但楊震認為坦克部隊也該受到一次教訓。自組建以來幾乎橫掃了日軍那些垃圾坦克的部隊,實在是太過於驕橫了。

之前的連戰連捷,自身付出的代價不能說沒有,但是相當輕微的代價。養成了部隊眼高過頂的心性,這種情況早晚要吃大虧的。這個虧早晚都是要吃的,現在吃總比未來遇到更加強勁的對手再吃,付出的代價總歸還是要小一些。

日本人有自己係統的軍工開發能力,原來坦克性能不強,是因為他們沒有那個戰略需要。一旦有需要,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壓製出新式坦克來。忽視了日軍在裝備上的更新能力和效率,出現今天的這個結果就不意外了。

現在吃點虧可以長點教訓,總比將來吃大虧要好的多。兩個團坦克的代價,如果能讓他們的腦袋清醒一些,別總以為自己是老子天下第一,倒未必不是什麼好事。疼的厲害了,才能長記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