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戰的陰雲(1 / 2)

麵對著形勢出現的越來越微妙的變化,已經失去耐心的日軍大本營,幹脆替這兩個戰略集團做出了決定。將冀東徹底的劃入關東軍的防區,雙方的防線以捍箭河為分割線。以西歸華北方麵軍,以東歸關東軍建製。

大本營的意思是,我該給你們的重裝備,都已經給你們了。你們之間也就不要為了判斷敵軍主要進攻方向,而在這裏糾纏不休了。你們不是都為了縮短防線,節省兵力而在打嘴仗嗎?那好,我替你們劃分戰區。你們各自負責一個戰略方向,誰也別在扯皮。

不過除了這些重裝備以及裝甲部隊之外,大本營明確告訴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將,以及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這二位日本陸軍現役大將。給你們的已經是大本營竭盡所能了,至於地麵步兵增援,現在是一個沒有。

等到敵軍的主攻方向,確定下來之後,大本營會根據整體戰局的發展綜合考慮的,但現在大本營無兵可調。本土正在組建的新師團,暫時無法調往中國大陸。包括關東軍在內,大本營現在都不可能給補充步兵。

不過那位被派來協調,日軍這兩大戰略集團之間配合的陸軍教育總監,對關東軍和華北方麵軍這次的表現都相當不滿。敵軍目前還沒有發起任何的進攻,僅僅是虛張聲勢。這還沒有咋地呢,就都高喊狼來了。

尤其是華北方麵軍,目前並無任何情報證明敵軍的主攻方向會是華北,他們居然僅憑一些情報和蛛絲馬跡,就判斷敵軍的主攻方向會是自己。難道他岡村寧次大將不知道,帝國的兵力現在已經使用極致了嗎?

最讓這位教育總監很是不滿意的是,兩個方麵都想著防禦,幾乎沒有一個人想著進攻。帝國陸軍什麼時候麵對敵軍,畏懼成這個樣子了?進攻,隻有進攻才是帝國陸軍一直秉承著的傳統。現在可倒是好,拚命的要裝備、要援軍,卻隻想著防守。

其實這位教育總監的這頓咆哮,到是冤枉了岡村寧次大將。相對於被打的心驚膽寒,現在一心固守南滿地盤,早就對北上收複“失地”死了心的關東軍來說,一心雪去年戰敗之恥的岡村寧次到是想進攻。

可他的手中的兵力,在東北抗聯隨時可能進入華北的情況之下,用來進攻還有些單薄。尤其是這支軍隊裝備了大量的坦克和重炮,還有大量航空兵配合,裝備與訓練都堪稱中國所有軍隊之中首屈一指。

岡村寧次認為如果向北發起進攻,不僅需要關東軍的配合,而且華北方麵軍的兵力至少要增加一倍。而且還要抽調大量的坦克、重炮和飛機,配合作戰才能有成功的希望。否則除非關東軍能夠拖住東北共產軍的主力,否則華北方麵軍現有的兵力,最多隻能自保。

但很不幸的是,這些兵力無論是日軍大本營,還是中國派遣軍短時間之內都無法增援給他。所以岡村寧次有些膨脹的野心,隻能暫時的壓製在心裏麵,在華北戰場采取以守勢為主。按照目前的兵力數量,他暫時不想冒這個險。

不過日軍大本營答應岡村寧次,隻要十一軍完成掃蕩洞庭湖平原的任務。大本營會從派遣軍其他方向,向華北方麵軍抽調部分的增援兵力。雖說不能抽調第三和十三這兩個老牌師團,但是大本營可以考慮將一一六師團以及部分支隊級的兵力,調撥給華北方麵軍。

但是這個前提是要等到十一軍擬定完畢的常德作戰完畢,徹底奪取洞庭湖平原產糧區之後,大本營才會做這一考慮。而在十一軍完成作戰之前,大本營是不會考慮從支那南部,抽調任何部隊增援華北方麵軍的。

穩固湘北洞庭湖平原,徹底肅清洞庭湖平原周邊支那政府軍實力,控製這個重要的魚米之鄉,保證糧食和農作物的需要,這是帝國國策所需。同時如果能夠控製常德,就取得了從長江以南進攻重慶的一個重要前進基地。

這是帝國國策所需,也是帝國減輕戰爭成本,以戰養戰所采取必要手段。所以如果從支那南部調集援軍,必須要等到常德會戰結束之後。在常德會戰之前,從支那南部抽調援軍,他岡村寧次想也不要在想了。

同時大本營也強硬的拒絕了岡村寧次收縮第一軍防線,將原來始終駐在運城,此時已經成孤軍深入態勢的三十七師團撤回晉東南。與駐紮在長治的三十六師團,共同作為華北戰場總預備隊。第一軍放棄所有晉南的控製區,全軍收縮至太原周邊以及正太鐵路沿線的建議。

在大本營看來這個三十七師團在運城駐紮,體現了帝國陸軍對支那政府軍形成攻勢的體現。不撤退三十七師團,這不是軍事上的原因,而是態度上的原因。大本營的拒絕,讓岡村寧次很是頭疼。

在岡村寧次看來,山西局麵已經失去了控製。將一個三十七師團孤零零的放在運城一線,除了對支那第八、第一兩個戰區顯示實力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作用。而且周邊處在支那政府軍和共產軍包圍之下的三十七師團,處在孤軍深入的態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