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調整編製(2 / 2)

重武器的仿製和生產,也大幅度的加快了速度。這批工人抵達之後,當年底就製造出來蘇製ZLS加農炮二百門,一二二榴彈炮七十多門,保證了部隊的擴編需要。以及為關內部隊炮兵擴編,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在此次會戰之後,抗聯全部停止了一切的日製輕武器彈藥的生產和製造。所有的武器彈藥生產,轉向關內部隊急需的七點九二子彈,以及抗聯自身使用的七點六二毫米彈藥的生產。同時加強了六零炮、無後坐力炮、火箭筒的生產。

在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的苦心經營之下,到抗戰結束之前整個東北根據地,已經形成了齊齊哈爾和佳木斯的特種鋼材、重型機器製造,佳木斯軍工產業、汽車產業,哈爾濱的飛機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紡織工業。

湯原的鋼鐵工業基地,已經改名為大慶的薩爾圖石油開采和煉化基地。牡丹江的動力製造、有色金屬冶煉基地,珠河至延壽的化工產業等一係列大型工業基地。以及雞西、七台河兩個特大型煤礦擴建與開采,多寶山銅礦的擴建與開采。

盡管這些工業係統,相當一部分還是軍工產業為主。以及因為根據地的麵積所限,產品的還是滿足戰爭需要為主。而且因為技術力量眼下還相當的不足,所有的工廠規模都隻能算是中等。

但是到四四年底除了部分工業產品規模還不如南滿,以及缺乏一些輕工業之外。整個東北根據地內的工業製造能力,與當初整個北滿隻有少數的輕工業,以及采礦和伐木等一些工業相比,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

盡管很多工業產品,還隻能解決有無的問題。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都暫時無法與國外相提並論,但是整個北滿重工業基地已經基本成型。工業製成品的產量,遠遠超過整個關內國統區的幾倍。

軍工產業的蓬勃快速發展,讓楊震手中的底牌數量多了很多。至少擴編的部隊,不用為輕武器的不足而頭疼。但相對武器裝備來說,楊震最頭疼不是武器上的問題,而是兵員補充的問題。

工業發展越迅速,人力缺乏的局麵就越嚴重。在還要保留農村足夠從事農業人口,以及部隊大量擴編的情況之下,更是感覺人口的數量不足。這次戰後補充加擴編,部隊一下子增加了幾十萬人。

除了野戰部隊,鐵道、工程等部隊,也到了不擴編不行的地步。在需要搶修新京周邊鐵路線,以及抓緊時間建設集通鐵路的情況之下,鐵道兵縱隊此次一次性就擴編兩個師七個團的兵力。再加上還要選派人員去蘇聯以戰帶訓學習海軍,所需的兵員數量就更多。

而且通過此戰,楊震也發現了自己部隊師一級的部隊,編製有些過於龐大和笨重。重武器過多,也限製了部隊在複雜地形之下的機動能力。中國不是西歐公路建設本就落後,而且幾乎全部為土路的公路質量也相差很遠。

重裝師的數量過多,嚴重的限製了部隊的在複雜地域的作戰能力。所以在與郭炳勳和各個軍兵種負責人幾經研究之後,楊震下了決心調整部隊的編製,尤其是師一級的火力編製。同時對裝甲、航空等軍兵種的編製,也進行大規模的調整。

此次編製調整,除了正式組建縱隊一級的合成指揮部之外,主要是對師一級的編製和武器配備,隨著形勢的發展和變化,進行了一次比較大的手術。減少了重裝師的編製,將大部分的師一級編製調整為輕裝師。

全軍所屬部隊之中,隻保留十八個原來建製的師作為重裝師使用。但將其中的山炮營,改為一個德製一零五榴彈炮營。師屬炮兵裝備兩個一二二榴彈炮營,一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營,一個一零七火箭炮營,也就是師屬炮兵團改為四營製。

其餘的部隊將野山炮從三個營,削減為兩個營。改為七十五毫米山炮一個營,七十六毫米加農炮一個營,一個一零七火箭炮營,增編了兩個一百二十毫米重迫擊炮連。同時增加了騾馬的編製,除了師屬汽車連之外,全師改為騾馬編製。

團一級火力配置不變,團以下建製部隊,營屬十二毫米機槍數量增加一挺,新研發的四十毫米榴彈發射槍,每個步兵連增加三個,其餘的火力配備標準則不變。而且團以下建製部隊,都增編了騾馬的編製數量。

對於裝甲部隊的調整,根據眼下的形勢發展,除了保留兩個裝甲師之外,在今後暫時不再組建新的裝甲師一級建製。而是以輕便一些的裝甲旅,作為裝甲部隊的主要編製,並增編了一批獨立坦克團。

裝甲旅除了旅部下轄裝甲車連和輕型坦克連各一個之外,下屬部隊編成下轄兩個坦克營,外加一個兩個營製的輕裝步兵團,配備炮兵營、高炮營和工兵營各一個。並增加了各個裝甲部隊之中,技術兵種的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