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挺進軍的部隊,尤其是在大麥溝一線的一個團長和兩個營長,對曹亞範的做法更是憤怒。隻不過出於上下級之間的考慮,沒有表麵出來而已。但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出現了明顯的憤怒。
兩個固執的人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戰局的發展,卻不能等著他們兩個人吵出一個結果來。隨著曹亞範的部下,完成對分割下來的日軍進行圍殲,陸續的趕到十家子南溝一線戰場。戰局的轉變,對日軍來說越來越不利。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在後麵圍殲被分割出來日軍兵力的抗聯部隊陸續趕到,挺進軍的那位旅長臉色也越來越不好看。他認為這是曹亞範強行將手伸進自己的碗中,要將自己碗中最大的一塊肥肉給撈走。
大家都是軍人,都相當看重軍人的榮譽。本身就不善言辭,有些解釋不清的曹亞範自認為比較合理的這個做法,讓這位挺進軍旅長出奇的反感和憤怒。曹亞範越說,他就越不肯讓出位置。隻是麵對著堅持由抗聯接手戰場的曹亞範,他卻是有苦又說不出來。
戰前說好的,李明峰負責整個遼西戰場指揮。而在建平這個局部戰場上,所有的一線作戰指揮由曹亞範負責指揮。無論是挺進軍,還是抗聯所有在建平戰場上參戰的部隊,都要歸曹亞範指揮。這是當初兩軍作戰會議上,早就製定好的。
早在接受任務,在遼西戰場打響之前,考慮到整個戰場參戰的兩個建製不同單位部隊,在需要配合的時候,在局部戰場指揮上的協調性。李明峰曾經專門致電挺進軍的兩位老總,請示局部戰場上的指揮問題。
兩位老總當時就回電,此戰挺進軍旅一級的指揮員以學習為主。局部戰場上指揮,由抗聯師一級的指揮員負責。挺進軍參戰的兩個旅,無論是在那個戰場,都服從抗聯指揮。而這個旅長當初為了能撈上仗打,也一口唾沫一個釘表示堅決服從命令。
所以按照當初協議的指揮權限,按理說他應該服從曹亞範的指揮,按照曹亞範的計劃實施。但現在讓他將十家子南溝戰場讓出來,又那裏能甘心?大家都是一麵旗幟下的兄弟部隊,憑啥自己碗裏的肉就要讓給別人?
獨斷專行、手伸的過長,這種有些過激的言辭都冒出來了,足可以表現出挺進軍這個旅長心中的憤怒。如果不是兩個政委都在場,強行壓製住場麵,恐怕這個旅長話說的恐怕會更加的過格。
看著眼前僵持不下的兩個人,最終在紅軍時期就是老戰友的兩位政委出麵調解。在請示李明峰之後,最終拍板這一戰還是挺進軍部隊來打。曹亞範不在幹預十家子南溝戰場的指揮,由挺進軍旅長全權負責。
但考慮到在十家子南溝戰場上,挺進軍隻有兩個營的兵力。抗聯則抽調出已經在十家子一線完成集結的一個營,以及留下部分的炮兵和高射機槍。作為十家子南溝戰場上的中預備隊,並盡可能多的為挺進軍參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不過在這一戰的具體作戰之中,挺進軍的部隊要按照曹亞範的計劃去打。盡可能的不要打白刃戰,以避免十家子一線那場白刃戰的戰鬥再一次的發生。用兩位政委的話來說,要盡可能的保住那些老骨頭,為今後部隊的大發展做好準備。
對於這個明顯有些和稀泥的作戰計劃,當事的兩個軍事主官都不是很滿意。但李明峰在電報上強硬措辭,又讓兩個人都隻能服從。軍令如山,命令就是命令,這沒有什麼好討價還價的。所以就算在不滿意,兩個人也都接受了。
不過李明峰雖說給予兩人的電報語氣還比較緩和,但在隨後單獨給曹亞範的電報之中,就沒有這麼好氣了。對曹亞範幹涉挺進軍戰術指揮的事情,給予了自己這位老上級相當嚴厲的批評。
李明峰直接告訴要求曹亞範,作為整個建平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員,眼光要放在整個戰局上麵,而不是在某一個局部戰場過於糾結。總部的確是一直擔心挺進軍出現過大的傷亡,會傷及元氣,所以戰前對遼西戰場上的挺進軍部隊使用,在某些方麵作出了一定的限製。
但挺進軍是一支要隨時拉上戰場的部隊,不是媽媽懷裏麵的乖寶寶。不能因為擔心挺進軍會出現較大的傷亡,在使用上就猶猶豫豫的。如果時機適合,在指揮上該放手的時候,一定要放手。再說人家的旅長,也是一戰一戰打上來的,實戰經驗並不差到那裏去。
不經曆實戰鍛煉,怎麼能讓挺進軍部隊,能在短時間之內得到提升和轉變?怎麼去檢驗去冬今春的訓練成果?尤其是還讓你的部隊接手戰場,這麼做你不是明擺著的表現出不信任人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