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嚴厲的處罰(1 / 2)

在渡辺洋少將看來,這種情況的出現也給日軍必要時候的反擊,留下了一個相當致命的弱點。根據帝國陸軍在支那戰場多年的經驗來看,支那武裝內部普遍都有紛爭。即便是同一方麵的友軍,其中隔閡也是相當大的。相互之間互不救援,已經成為他們之間的慣例。

在支那戰場上,帝國陸軍利用支那各個派係武裝之間相互提防的特點,曾經多次擊敗敵軍。內部不團結,相互提放這一點是支那軍隊普遍的弱點。一個支那人也許是一條龍,但是一群支那人就是一堆蟲。

同一個建製的武裝,之間內部在配合上尚且經常出問題,更何況兩支建製不同的部隊?在一起配合作戰,至少肯定不會像表麵上這麼順暢。如果所有的支那人,都能像帝國陸軍那樣相互之間在戰場上的配合異常的緊密,那麼帝國軍隊也不會在那麼短的時間之內,便占領了大半個支那。

支那人的民族特性就是到哪都內鬥有餘、外鬥不足,這一點是他們的普遍現象,並不是某一個方麵所特有的特點。支那的共產軍也是由支那人組成的,隻要是支那人,那麼這個毛病肯定無法避免。

這一點並不是他渡辺洋胡亂猜測,毫無根據的就下推斷。而是在去年華北方麵軍對支那共產軍,所謂的敵後根據地進行的大掃蕩中,已經有很明顯的體現出來。其在華北各部之間的作戰協調上,可以說毫無配合觀念。

華北方麵軍對其冀中軍區大掃蕩,近在咫尺的冀南與晉察冀軍區部隊,其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反應。並未在作戰之中,給予其任何的配合,坐視其所謂的冀中軍區,被華北方麵軍一鼓作氣消滅。

使得華北方麵軍可以比較順利的對冀中共產軍的掃蕩,徹底的摧毀整個華北共產軍的主要物資來源地。為去年冬季的再次大掃蕩,徹底的摧毀其在華北的所謂根據地,創造了一個極好的條件。

從去年華北方麵軍的戰況來看,支那共產軍內部必然也充滿著矛盾,隻不過表現的沒有重慶方麵軍隊那麼明顯而已。這一點如果利用好了,隻要準備充分、下手準確,現在的第四軍未嚐沒有反戈一擊的餘地。

隻不過沒有在敵後根據地,與華北部隊交過手,之前甚至沒有與抗聯叫過手的這位渡辺洋少將,這個判斷卻有些過於唯心主義了。去年華北方麵軍對華北敵後根據地大掃蕩的時候,華北兩大根據地的主力已經組建挺進軍北上。

留守的部隊大多數是主力北上之後,地方武裝新升級上來的。剩餘的主力部隊,也是百團大戰之中,損失過重尚未整補完畢的部隊。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下降的相當厲害。剩餘的部隊自保有餘,但是進攻能力不足。

能保證和維持山區的老根據地已經是相當的困難,更沒有能力去救援冀中根據地。特別是晉察冀軍區,從軍區主官到下麵軍分區的主官,不是不在就是在原有主官編入挺進軍之後,新提報或是新調任的。

甚至還有日軍大掃蕩開始之後,軍分區司令還在空缺之中,隻有一個政委或是參謀長主持工作的。軍事主官的缺失,使得下麵的各級部隊,在反應速度和戰鬥力方麵,在一定程度上下滑的更多。

而冀南軍區本身實力就不強,自身又處在那麼一個四戰之地,麵臨著華北方麵軍與津浦路沿線日軍三麵夾擊的態勢。中間與冀中根據地,又隔著大片的日占區,本身裝備與老部隊相比更差,也更沒有能力去救援冀中。

再加上部隊整體通訊聯絡水平落後,長期各自為戰養成的大區之間自身也缺少配合,以及橫向聯係的習慣。同時對敵情判斷上等其他多方麵問題的判斷上,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才讓整個冀中軍區在掃蕩之中未得到任何的配合。

並非是關內各部隊相互之間矛盾與派係傾軋,引起的見死不救。華北各部根據由那個師發展來的部隊不同,甚至遠在紅軍時期那個方麵軍,那個軍團的不同。自身也的確有派係,也有自己的山頭,相互之間也有遠近。

但是在對外上,還是空前一致的。之前無數血的經驗,告訴這些曾經被逼著鑽山溝、打遊擊的各級將領,不管內部有什麼樣的矛盾,在對外的時候團結一致,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那是某些方麵的做派,敵後各個抗日根據地,可沒有這些的毛病。兩軍雖說在各個戰場上表現出來的還是各自作戰的做派,但這其中是由特殊原因的,而並非是派係之間的矛盾造成的。

最關鍵的無論是挺進軍的兩位老帥,還是抗聯的楊震,在此戰之前都給了對方在必要時候,直接指揮自己周邊部隊權限。這一點在戰前動員大會上,也再三強調過。甚至為了避免不服從指揮的情況出現,各自給各自的部隊師旅一級的主官下達死命令。

如果在戰場上,不服從對方的指揮,將會受到黨紀、軍紀的最嚴格處置。挺進軍的政委直接告訴團以上幹部,在配屬抗聯作戰的時候,如果有人不服從命令或是陽奉陰違,直接開除黨籍,所有職務一擼到底。而且開除黨籍,是永遠不再恢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