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放下架子的關東軍(1 / 2)

但鷲津鉛平在兵力上的部署,看起來是集中了所有的精銳,但也不是沒有弱點。其下屬的兩個師團,均為去年戰役之中被重創之後重新組建的。老兵和基層軍官在去年會戰之中,幾乎都被拚光了。

重新補充進來的大批新兵,又因為戰局緊張未完成全部訓練,隻完成了第一期兩個月的訓練,第二期的訓練,隻進行了三分之一,便因為戰局緊張被拉到了遼西戰場。也就是說這兩個師團新補充的新兵,隻完成了原本已經就被壓縮一半新兵訓練的三分之二。

眼下這兩個師團上下表麵上看,雖說編製完整、齊裝滿員,但整體軍事素質已經遠遠無法與當初相比。不僅因為新兵訓練時間縮短,而導致的補充兵員質量下降。更因為基層軍官戰死太多,補充進來的大多都是預備役軍官,以及數量眾多短期培訓班出來的小隊長。

尤其是兩個師團小隊長一級的軍官,基本上清一色都是從特務曹長、曹長和軍曹,經過短期培訓之後選拔出來的。中隊長一級,百分之七十都是二次動員的預備役軍官,或是已經複原之後又重新轉為現役的軍官。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隻占據了百分之三十不到。

為了應對戰局的發展大量的擴編,再加上之前的巨大傷亡。眼下的日本陸軍單單依靠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已經難以滿足對基層軍官的需要。戰局的快速發展以及巨大傷亡,已經讓日軍不可能耐心的等待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

除了在本土動員了原來大批因為服役年限已到,已經無法繼續晉升而轉入預備役的軍官重新服役。以及原來國民動員體係內的預備軍官,並縮短陸軍士官學校學業年限,擴大招生數量之外。

還從各個部隊之中完成全部訓練的新兵中,挑選讀完中學的,在新兵訓練階段表現出色的新兵。挑選出一部分人轉入教導隊培訓成為軍官和士官,也就是所謂的甲種候補生和乙種候補生。

乙種候補生在完成訓練之後,轉入士官教育學校進行五個月的伍長培訓,然後在分發到原來的部隊擔任伍長或是軍曹。甲種候補生在完成五個月的基礎訓練之後,進入各地的陸軍預備士官學校,在進行八個月的下級軍官培訓之後,轉為兵種小隊長。

當然這些人在日本陸軍之中,是沒有資格報考陸軍大學的,也極少有機會被提升到大尉以上級別軍官的。至少在眼下日本陸軍極其死板的人士製度之下,他們被提拔的空間極為有限。

因為他們即沒有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文憑,也沒有號稱日本陸軍將官搖籃的陸大文憑。正規的士官學校畢業生,沒有陸大文憑都很少能夠晉升到將軍,更何況他們私下被稱之為野雞的這些特務軍官?

也就是說原來日軍將原來培養預備軍官的體係,完全轉為培養現役軍官,當然主要是下級軍官。但日本軍官晉升製度,卻並未進行任何的改變。這種培養軍官的辦法,隻是日軍為了補充下級軍官大量戰死,以及部隊編製不斷擴大而采取的一種臨時手段。

在日本陸軍之中這種通過新兵訓練選拔上來,並經過培養的非陸士畢業生,被稱之為特務軍官。是陸軍整個軍官體係之中,檔次最低的一級。即便晉升到了中尉,在排名和晉升次序上,你也始終排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出身的少尉後邊。一旦中隊長戰死,接替指揮權的永遠是那些士官學校畢業生。

也就是說你的同僚是士官學校畢業生,無論資曆再長,但是隻要有中隊長的空缺,人家還是排在你的前麵。你作為特務軍官即便是中尉,也要向人家士官學校畢業的少尉敬禮。人家給你鞠個躬是給你麵子,不給也得受著。

原本這樣的軍官,隻是在華北一些治安師團、獨立混成旅團,以及獨立守備隊一類的部隊之中存在。首先搞出這種選拔和培養軍官製度的,並成立了支那派遣軍步兵學校,用來培養這些人的也是中國派遣軍。

這樣的軍官極少分配到關東軍下屬師團,這樣的陸軍野戰師團之內的。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才是關東軍的唯一選擇。至少在去年之前,關東軍上下還是清一色的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

但是在去年關東軍下級大量軍官戰死,本土因為陸軍大量擴充,軍官培養體係跟不上的情況之下。為了補充巨大的下級軍官缺口,一向挑食的關東軍,也就顧不得所謂的日本陸軍尊嚴了。甚至在下級軍官的培養上,走的更加極端。

沒辦法就是按照現行日本陸軍的甲種候補生和乙種候補生體製,從新兵到士官,再到軍官,經過層層選拔,在加上各種培訓總共需要一年半的時間,關東軍也實在等不及了。幹脆直接從現役士官之中,進行選拔後在進行三到六個月的培養。

按照關東軍的規定,特務曹長和曹長轉為軍官培訓三個月,軍曹轉為軍官的培訓期為六個月。軍曹以下的軍士,則還是按照本土培養的標準來。當然這些轉為軍官的特務曹長、曹長和軍曹,也要經過嚴格的考試之後才能畢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