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吃撐到了(1 / 2)

實際上郭炳勳很清楚,這次豐收者計劃從南滿搶運出來的這批工人。的確改善了北滿根據地,現在正在興建的大量工業缺乏合格熟練工人。自己培養的工人,短期之內還無法承擔重擔的現狀。

但現在無論運出來的數量再多,設備量再大,但在此次會戰之中能使用上的隻有一少部分。最多也就是軍工部門,可以利用一些。其餘的不僅短時間之內都用不上,甚至就是過一段時間,也無法全部進行安置。

抗聯的鋼鐵廠和石油冶煉廠,以及有色金屬冶煉廠等一些大型的工廠,還沒有全部完成建設,暫時根本就無力安置這些工人。基本上已經完成建設,即將投產的坦克製造廠和飛機、汽車製造廠,倒是可以接收一部分,但也無力全部的接收。

而且東北根據地那個還在建設,雖說大型的設備已經安裝完畢,但距離生產還有一段的時間的鋼鐵廠。就算全部建設完成,一個年產不過五十萬噸的鋼鐵廠,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一下子接收十萬工人。

就算今後再擴大,那也是今後的問題。但現在這個鋼鐵廠,即便無論如何也一下子接收不了這麼多的工人。即便戰時不用考慮利潤的問題,但作為一個中型的鋼鐵廠,這麼多工人要養活,也是難以承擔的。

雖說日本人原來設置在富拉爾基與通化的兩個規模不大的煉鐵廠,如果恢複生產可以接收一部分。但是除了富拉爾基那個鐵廠之外,通化煉鐵廠到抗聯手中已經嚴重的被破壞。如今是複產沒有設備,維修即沒有人員也沒有配件。

日本人從通化撤退的時候,不僅對高爐進行了係統並徹底的破壞,輸變電設備全部炸掉,就連工人也一並強行運走了。整個工廠處於徹底的癱瘓狀態,除非徹底的翻建,重新的訂購設備,否則基本上已經無修複價值。

盡管抗聯在接收之後,一直在想辦法搶修,但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始終未能完成維修。而且這個通化鐵廠與朝鮮半島隔江相望,距離朝鮮半島上的日軍距離太近,即便修複恐怕也不能作為骨幹產業。

而富拉爾基那個專門冶煉軍工所需特種鋼材的工廠,規模不大、年產量更不高,屬於來料加工的工廠。原本工人就已經滿足需要,再加上為正在興建的鋼鐵廠正在培訓的上萬工人,也已經實在無法安置多餘的人。

這種情況之下,這鞍山、撫順、本溪、宮原四個鋼鐵廠搶運出來的十萬鋼鐵工人,抗聯實在是難以接收。當然這十萬鋼鐵工人,也不都是煉鋼工人。無論是撫順的特鋼、本溪和鞍山的煉鋼廠,真正核心的工人加在一起,也隻有四萬多人。

剩餘的都是附屬各個工廠的工人,以及一些大量的勤雜和搬運工人。這些鋼廠雖說對日本人來說,原材料近似乎都免費的。但日本人算計的很精細,他們不會養那麼多的工人增加費用的。

但就算這四萬多人,現在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安置也很吃力。李明博在南滿做的如此徹底,除了將奉天和撫順的特鋼工廠連人帶廠都搬回來之外,鞍山和本溪的兩大煉鋼廠,從鋼鐵工人到鐵礦的礦工,直到打掃衛生的勤雜工都抓了回來。

主動來的歡迎,不想來的,對不起直接押上火車。時間緊張,那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甄別誰是煉鋼工人,誰是勤雜工?盡管東北局的情報部門,已經大致提供了名單。但李明博卻是用這個名單去抓人,尤其是技術人員,統統的都抓了回來。

就連看守礦山的偽滿軍警,都被他繳械給帶了回來。這個結果就是帶回來的工人數量,異常的龐大。但是其中魚肉混雜,很多人就是搬運工,也就是俗稱的苦力,什麼都不會。而且老的老,小的小,年齡很不均勻。

最誇張的是,他連幾個食堂的師傅都給抓了來。抗聯打到昭和製鋼所的時候,正好一個馬車隊往裏麵的食堂送高粱米。結果連人帶馬,也都被他搞了來。用李明博的話來說,就算不能進工廠,但編入作戰部隊當兵總行吧。

而相對於還有地方部分接收的鋼鐵、化工、軍工和輕工業等產業工人,其他工業類型的工人更難以接收和安置。現有的位於富拉爾基、哈爾濱、孫吳、佳木斯等地的,從日本人手中接收的工廠,根本就無法安置這些人。

這次抗聯的釜底抽薪,不僅真的讓日本人結結實實的吃了一個罕見的大虧,讓其在南滿的工業除了遼西以及遼東半島之外,基本陷入癱瘓。但從搞來的工人數量來看,抗聯自己也明顯撐到了。

相對於讓東北局很是頭疼的這大量的產業工人安置問題,從撫順、本溪和遼陽煤礦和鐵礦,動用了十餘列火車搶運回來的那十幾萬勞工和家屬,安置到是相對容易一些。畢竟這些人,部隊直接就地可以消化一部分。

除了動員一部分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以及關內戰場上被俘的特殊工人參軍入伍之外。剩下的那些勞工除了雞西和鶴崗的煤礦,可以接收三分之一,其餘隻能暫時安置到生產建設兵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