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隋長青的野望(1 / 2)

此時在山陰方向,易良品指揮的部隊則與三十二師團一部正在激戰。但缺乏足夠步兵的易良品,隻能指揮他手中的坦克集群,以小規模集群輪番出擊的戰術黏住當麵的日軍。即無法擊潰當麵日軍,也無法擺脫當麵日軍的撕咬。

即無法回身投入馬邑、張莊一線的戰鬥,也無法突破日軍的阻擊,增援應縣苦戰的十師部分部隊。而在他當麵的日軍,雖說兵力占據了絕對優勢,但是可以有效擊毀抗聯坦克的反坦克武器卻不足。

一樣即奈何不了當麵的易良品,也無法完成切斷應縣與山陰之間聯係的計劃。在易良品的坦克集群輪番衝擊之下,也隻能依托山地節節抗擊。同時以不斷發起戰術反擊,以試圖滲透到易良品的身後,兩麵夾擊以便拖住這支抗聯的坦克部隊向應縣增援。

兩方麵在山陰與應縣交界的地方,戰鬥打的是空前的激烈,但卻誰也奈何不了誰。易良品雖然多次組織部隊,試圖繞道當麵日軍側後方。但卻因為山區地形過於複雜,可通行的路線有限。日軍又搶先占據了可供坦克通行的要道,多次的穿插迂回都失敗。

盡管陳翰章的命令,一直都是要易良品守住山陰與應縣交接處,纏住這股日軍。但是作為抗聯裝甲一師的師長,雖然因為日軍無大規模成建製的裝甲部隊迎戰,以及受到地形的限製,此戰之中一直未能指揮自己的全部兵力。

但作為抗聯第一個裝甲師的師長,易良品卻始終不甘心自己的裝甲部隊,就這麼被分散著使用。可這山西的地形,適不適合大規模的裝甲集群使用,對山西並不陌生的易良品心中還是很清楚的。

此次難得抓住日軍一個聯隊,易良品本想好好的打上一仗。但手中的步兵數量不足,卻讓他很是頭疼。導致了戰鬥雖說打的很激烈,場麵上也算是轟轟烈烈,但是誰卻奈何不了誰。他的坦克數量不少,但步兵的數量嚴重不足。

就算當麵的日軍不過一個步兵聯隊,但是在複雜的地形之下,沒有步兵掩護的坦克,基本上等於送死。這個問題早在易良品接手裝甲一師的時候,就已經很了解了。作為抗聯的裝甲師,他曾經不止一次的聽到一號說起過,絕對不能小視任何一支有現代化工業基礎作為依托的步兵。

沒有步兵掩護的坦克,在戰鬥之中就是活靶子。非但無法發揮出他們應該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自身也會遭受到嚴重的損失。日軍的坦克性能的確很差,數量總體來說也並不算多。但對於日軍這樣被武士道洗腦,並有身後現代化工業基礎支撐的軍隊來說,坦克多少並不代表其戰鬥力的強弱。

他們在需要的時候,不僅隨時可以大量的生產坦克。而且他們可以研製,並生產出足夠數量的反坦克武器。甚至在必要的時候,他們的肉彈攻擊,都會對無步兵掩護的坦克集群帶來嚴重的損失。

而且步兵的兵力不足,讓易良品也不敢冒險出擊。雁門關以北戰事正濃,他知道自己要是把當麵的這個聯隊放過去,那邊本身已經承受極大壓力的戰場,很容易會出現崩潰。易良品隻能穩紮穩打,和當麵的日軍拉鋸。

易良品在這邊穩紮穩打,但在山陰西麵的應縣縣城的形勢,卻越來越嚴峻。急於打通向晉北縱深道路的三十二師團主力,隨著形勢的發展,對應縣縣城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尤其是陳翰章對雁門關一線二十一師團背後的穿插作戰,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

在雁門關一線打響之後,本就凶猛的三十二師團攻勢,短時間之內加強了數倍。在新廣武失守後,甚至放棄了慣用的步兵滲透式攻擊戰術,而是采取了成中隊、成中隊的集團式的衝鋒。

並集中全部炮兵,向應縣縣城東南和正南兩個方向全力轟擊。並集中兵力,重點進攻這兩個方向。試圖以突破一點帶動全線,集中兵力突破東南和正南兩個方向,引起抗聯整個防禦體係崩潰。

本身兵力就不多,在多日的苦戰之中更是已經不輕,已經無力顧忌整個城防的十師部隊,隻能放棄城牆,撤入縣城依靠巷戰盡可能的拖延應縣丟失的時間。最讓十師師長隋長青頭疼的是,不僅僅是兵力不足。部隊抵達晉北還未來得及調整,就被調到應縣作戰。

彈藥還未來得及補充,裝備還未來得及調換,就因為形勢緊張調往了應縣。先後抵達應縣作戰的四個營,隻有七挺通用機槍,五支火箭筒,兩挺大口徑機槍和五門六零炮,無一門八二迫擊炮和無後坐力炮。

配屬的山炮營,隻到了五門山炮。後續的炮兵,還在空運之中。最關鍵的是彈藥攜帶數量嚴重的不足,除了自身攜帶的彈藥之外,未來得及攜帶任何的補充彈藥。城內原有儲備的彈藥,隻有不到三萬機槍子彈。儲備的日製輕武器彈藥,數量倒是不少,但是抗聯卻無法使用。

進入應縣城的時候,全軍隻攜帶了三十發六零炮彈,二十一枚火箭彈。五門山炮,所有的炮彈加一起不到一百枚。現在城內的隋長青最頭疼的甚至不是兵力不足,而是彈藥已經嚴重不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