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判斷失誤?(2 / 2)

其實自抵達晉北以來,整個戰局的部署和指揮關係上,讓陳翰章一直就是很是不滿意。尤其是在幾個方麵參戰部隊的指揮關係理順方麵,遲遲無法完成統一指揮,甚至讓他有種很是棘手的感覺。

在東北戰場,無論戰事再殘酷,戰鬥進程在激烈。但是都是一個建製內的部隊,指揮上沒有任何的問題。部署任務的時候,也許會討價還價。但是一旦戰役真正打響,各級指揮員服從命令上沒有任何的問題。同一個建製的部隊,指揮關係上要順當的多。

而且抗聯的戰場紀律異常的嚴格,執行方麵更是沒的說。不理會上級命令,或是無命令撤退,要受到異常嚴格的處理。槍炮聲一響,沒有人敢不服從上級的命令。沒有上級的命令,就算打光了也不許後退一步。

但在陳翰章進入晉北之後,原計劃參戰的三駕馬車之中,卻是分屬三個建製。無統一指揮,行動上無統一的計劃。在戰場上各吹各的號,各談各的調。尤其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機構,幾乎全部處於各自為戰的情況。

晉綏留守部隊,有那位代司令員在,在尚未明確指揮權限的情況之下,陳翰章根本就指揮不動。而那位代司令員還要在整個晉西北兵力已經空虛,還要統籌整個晉西北防務,根本就不可能長期親自坐鎮晉北。

晉察冀北嶽區留守部隊,也是在行動上總是與抗聯調整部署無法做到協調一致。奉命趕到晉北的北嶽部隊,又是最後一個趕到晉北,而且實力也是最弱的。而且出現在晉綏部隊身上的問題,也同樣出現在晉察冀北嶽區這幾個團的身上。

這幾個團,雖說是晉察冀北嶽區部隊在經曆過去年的反掃蕩戰鬥之後,苦心保存下來的精華部隊,但也分屬幾個分區。之前相互不了解,不是一個建製的部隊。就連那位負責指揮的晉察冀三分區代司令員,自己都有些異常的頭大。

前線各部隊分成了三大塊,可謂是涇渭分明互相不統屬,在指揮上掣肘頗多。這讓陳翰章相當的頭疼,甚至憋了一肚子的火。這也是一貫政治敏感性很強,無論形勢再惡劣也很少叫苦的陳翰章,罕見的多次給楊震發報,請求總部與中央協調指揮權的問題。至少建立一個聯合指揮部,明確整個戰場的指揮權限,以免各自為戰的情況再次發生。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老總從興縣晉綏軍區駐地,親自趕到晉北協調理順指揮關係。老總在抵達晉北第一件事情,就是與同期抵達的晉綏軍區代政委,親自找抵達晉北的晉綏各部團以上幹部,一個一個的談話。

甚至一向愛兵如子,隻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很少對幹部過於嚴肅處理的老總,親自撤銷了兩個團政委職務,將一個團長降職為副團長。同時將晉北的晉綏軍區部隊進行整編,全軍統一編為一個縱隊,由原三五九旅旅長擔任司令員兼政委。

那位軍政雙全的政委在接手整個部隊之後,對陳翰章的工作相當的配合。並全力的配合陳翰章的指揮和部署,這才讓整個兩軍的指揮關係理順了一些,陳翰章在排兵布陣上少了很多的掣肘。至少各自為戰,不打招呼就撤離的情況,是沒有再出現過。

之前戰事進展順利的時候,尚且還出現這些問題。現在在涉及到陝北的安全上,陳翰章擔心如果說出心裏話,之前好不容易理順的關係,恐怕搞不好又得陷入混亂之中。關係到全軍大腦所在地的安全,陳翰章知道自己說話,必須要謹言慎行。

況且自己的判斷是否準確,陳翰章心中也不是很有把握。他改變原本主張先打左間支隊,而不是先集中兵力打六十九旅團、山村支隊,牽製武川支隊,充分調動已經抵達晉東北日軍,徹底打亂日軍新的部署。

將整個第一批作戰目標放在這個左間支隊身上,除了想要通過日軍見死必救的習慣,先打左間支隊,更大範圍的將晉東北已經集結的日軍充分調動,盡可能的更加拉開各部日軍之間的空檔。

使得日軍無法形成一個統一作戰集群,力爭在日軍援軍抵達之前,先解決掉一部分日軍兵力,以減輕後續作戰壓力的想法之外。就是想要摸摸這個左間支隊,進不進、退不退的真實意圖。

但左間支隊神秘的消失在晉西北的管涔山之中,卻讓他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所以才在楊震已經授予他臨機決斷之權的情況之下,緊急請示立即組織部隊向南展開,進行全方位的搜索。

不過隨即冷靜下來的陳翰章,卻發現自己判斷上明顯的出了一些錯誤。隻是這個錯誤,陳翰章不是不承認,而是在眼下的他無法否認。這個肯定未離開晉西北的左間支隊主力,真實的意圖究竟是什麼,在未查明之前,陳翰章寧願先往最壞的方麵去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