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楊繼財的不同看法(1 / 2)

在起草完畢給晉綏軍區以及晉綏邊區行署的電報後,老總沉思一下卻又抬頭道:“楊繼財同誌,這個左間支隊始終不露頭,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你判斷的位置來看,他們完全可以封鎖你們此次突襲太原的行動,並封鎖我們將太原工業設備與工人向晉西北轉運。”

“但這個左間支隊,卻是在這段時間之內卻是什麼都沒有做。任憑你們直插太原城,並且順利的將所有的設備與人員,通過公路轉運到晉西北腹地。日軍向來都沒有那種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做派。”

“他們即便不派出兵力救援太原,但也完全可以實施對我撤離的人員和設備進行攔截。要知道以當前的晉綏軍區留守晉西北的部隊,以及撤退時候護送的兵力來看,即便發現他們攔截,我們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調集足夠的兵力增援。”

“如果在你帶隊最後一批撤離的時候,他們沿靜樂至忻口的公路,向東攻擊前進。或是直撲石嶺關一線,甚至可以將你們最後一批撤離的部隊,直接堵截在同蒲鐵路線上。但是這個左間支隊,卻是什麼都沒有做。”

“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我們順利的完成撤退,這有些不太可能吧。據我所知,日軍可從來沒有見到肥肉就撒口的習慣。與日軍交手這麼多年,我也從來沒有見過見死不救的日軍。”

“你說的他們撤到這裏隱蔽待機,倒是有這個可能。但是現在就完全確定他們就在這裏,說實在的很難說的通。我們在太原城內外搞出這麼大的動靜,這個左間支隊作為日軍正規野戰師團的主力,就在那裏看熱鬧,這也很難解釋的通。”

“我不是懷疑你的判斷,但你要知道,這個判斷帶來的影響可謂是相當的巨大。同時我們為了應對這個判斷,要調動大量的精力和兵力,甚至要調整原來的整個戰役部署。正因為事關重大,我和陳翰章同誌在下決心的時候,不能不慎重一些。”

對於老總的反問,楊繼財笑了笑道:“老總,這個左間支隊根本不是奔著大同戰場來的。如果是增援戰場,他們不會走五寨、神池一線進入晉北。即便是包抄大同戰場我軍側翼,走這條路線也是有些繞遠。日本人在戰術上一向都是很精明,再加上有限的戰略保障能力,他們不會舍近求遠的。”

“他們的真實目的,壓根不是為了救援大同,而是奔著集寧的六十九師團去的。如果這個左間支隊在與集寧的六十九師團彙合之後,全軍南下與大同守軍南北夾擊,一舉將大同戰場我軍徹底的擊潰,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

“隻是他們沒有想到,我軍的援軍動作會這麼快。結果這個左間支隊隻走到了神池,便與王參謀長指揮的援軍迎頭相撞。其實如果不是王參謀長帶著兩個師長增援及時,讓這個左間支隊繞過大同正麵戰場,經左雲出外長城,在集寧一線與六十九師團彙合,才是我們真正的麻煩。”

“大同戰場我軍攻堅作戰,雖然在火力占據絕對的優勢,但是投入的兵力隻是略多於大同城內的日軍。如果加上大同外圍的日軍,我軍的數量還略微占據劣勢。我軍最占據優勢的地方,不是兵力而是裝備了大量卡車和坦克之後的機動能力。”

“但是即便這樣,對大同的攻堅戰,我們也吃足了苦頭,整整打了半個月才最終拿下。而且在這場攻堅戰之中,我軍的損失相當的不輕。這其中除了我軍投入攻堅的兵力不足之外,其他的原因也很多。”

“日軍自占領大同數年,經過多年的苦心積累,已經將大同完全的要塞化,並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藥。再加上我軍突襲雖說一舉打斷了日軍整個作戰序列,但是也將一部分的日軍滯留在了大同城內。無形之中,增加了大同的守軍數量。”

“大同戰役拖了這麼長的時間,其實對我軍相當的不利。一旦這個左間支隊在與六十九師團彙合之後,利用我軍兵力不足,無法在拿下大同之前搶占整個晉北,並形成完整的防線。其全軍南下,與我軍在大同外圍決戰,會搞的我軍全軍被動。”

“岡村寧次調集這個左間支隊北上,並非是為了救援大同戰場,我認為就是為了策應被我軍困在集寧的六十九師團主力。大同城防工事兼顧,城內彈藥物資儲備充足。在岡村寧次看來,固守一段時間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在王參謀長的援軍趕到,已經堵住其北上路線,而陳司令員也已經搶先全殲這個六十九師團主力。大同戰場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個左間支隊,北上非但已經無法起到作用,甚至還有可能將自己也搭進去。”

“隻是雖說北上的道路已經被堵死,但這個左間支隊隻要停留在內長城一線,我軍就勢必要分出一部分的精力看住他們。這不是幾千偽軍,是幾千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無論我軍再不情願,也要派兵監視他們。這樣可以減輕在新的援軍抵達之前,日軍在晉中方向的壓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