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真正的釜底抽薪?(2 / 2)

“這些原重慶方麵的雜牌軍之中,有的老兵甚至從中原大戰期間就當兵吃糧。番號和手中的槍來說,不過是他們一種謀生的手段。十幾年的軍閥混戰,讓這些人的軍事素養很高。雜牌軍出身的部隊,軍事素質不見得就真低。”

“日本人這個時候將他們調到山西,老郭,我們不能簡單的看待這個現象。這個時候日本人將這些偽軍調到山西,恐怕就是擔心啟用山西本地的偽軍會走漏消息。這些一切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的偽軍,之前可是沒有少和山東部隊有衝突。對我們敵後根據地,恐怕不會留情。”

對於楊震的這個分析,原來一直著重點在東北戰場,對於整個西線投入的精力並不多的郭炳勳走到地圖前,看著整個華北日軍部署的態勢沉思良久才道:“難道這個是岡村寧次現在擺出的這個態勢,是在有意識的在引誘我軍主動出擊?”

“從眼下整個態勢來看,如果左間支隊的主力還在晉西北,日軍雖說在兩翼都部署了大量部隊。但是總兵力數量相加,都不是很多。不過是一個師團,外加三個旅團的規模、。其一線作戰兵力總數,也無法對我軍形成太大的威脅。”

“一號,從目前我軍與日軍兵力對比來看。我軍目前一個步兵師,在兵力和火力上並不遜色日軍一個未配備加強部隊的三單位師團。而且我軍步兵師上下清一色的自動火力,各種小口徑直瞄火力齊全。可以說在步兵武器方麵,還要優於日軍一個普通的作戰師團。”

“自此次會戰打響,我軍與華北方麵軍交手已經並非一日。我軍的戰鬥力和裝備情況,他岡村寧次應該心裏有數。他很清楚單靠在晉東南已經抵達的援軍,最多隻能分散我軍部分兵力。”

“如果岡村寧次想要利用晉東北現有的兵力,吸引與分散我軍在晉北的現有兵力。集中重兵,對我山西各個根據地進行大掃蕩,以采取圍魏救趙的方法,將我軍的兵力徹底的分散開來。”

“從日軍幾個師團如今部署的態勢上來看,的確是有這個危險。但單憑日軍調動到晉東北的這些援軍,能夠吸引住我軍的注意力這不假。但岡村寧次他就不怕,在他們對我敵後根據地進行掃蕩的同時,我軍集中優勢的兵力和火力,趁機將其拋出的誘餌一口吞下?”

“到時候他的兵力分散在山西我各個根據地內,被關內的兄弟部隊拖在太行山、、北嶽、五台山區。想救援他上哪去找援軍?難道岡村寧次就這麼大方,不顧其一個師團,兩個旅團的死活?一號,您的這個設想是不是有些太過於大膽了?”

“我的看法是日軍形勢這個部署的態勢,一是因為補給線的原因,暫時無力在山西戰場投入太多的兵力。眼下的形勢已經與七七事變之初無法相比,日軍的手伸的太長了。對中國戰場,已經無力實施重點保障。”

“您也說過日軍的機械化程度很低,其戰略作戰行動,後勤補給能力對鐵路和水運的依賴性很大。日軍作戰的戰術補給能力,很難在距離鐵路線三百公裏之外,長期堅持大兵團作戰。”

“而在正太鐵路和北同蒲鐵路被毀嚴重,基本上已經無法動用。太原儲備的糧食與彈藥,又被楊繼財一掃而空的情況之下。日軍所有的補給物資,隻能依靠外界運輸。在整個山西通往外界的鐵路癱瘓的情況之下,日軍現有的公路運輸能力,能滿足這麼多的兵力所需嗎?”

“我認為日軍目前擺出的這麼一個態勢,正是其在後勤補給困難的情況之下,一種無奈之舉。也就是說眼下日軍這種成鍋型的態勢,我感覺是在引誘我軍主動出戰。以日軍的內線,對我軍的外線,拉長我軍的補給線,盡可能的縮短自己的補給線。”

“在其縱深的二線,也就是從太原至石門、正定一線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如果我軍先打東線,他們部署在二線的兵力到是可以快速增援。如果我們先打西線,那麼現在太原的三十二師團,也可以進行快速的增援。甚至利用我軍外線作戰的機會,從中路直插晉北。”

“從眼下的全局來看,岡村寧次如果趁機集中幾個目前部署在外圍的師團,對我敵後根據地進行大掃蕩的可能的確存在。但是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可能性,我總是感覺不太大。因為對敵後根據地的掃蕩,以關內部隊的能力來說,短時間之內不可能見到效果。”

“如果在發起去年規模的掃蕩,那麼所需的時間,也是日軍浪費不起的。戰局瞬息萬變,岡村寧次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自己主動開辟多線作戰,分散自己的兵力。我認為日軍擺出目前的這個態勢,恐怕還是限於補給方麵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