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沉重的壓力(1 / 2)

楊繼財看了看麵前這二位司令員,猶豫了一下之後道:“北撤的時候,所有橋梁和隧道,隻要我們經過的也要統統的炸掉。這次我們要保證北同蒲鐵路,至少一年之內無法使用。至於老百姓的想法,我們現在根本就顧不得了。在我軍大同作戰期間,切斷日軍的戰略補給線比什麼都重要。”

“在我們準備撤離之前,我會申請大規模的空中掩護。我現在想要和兩位首長,商議一個部隊撤離的辦法。兩位首長,是準備與我們一起乘火車撤離,還是利用反掃蕩的經驗,從日軍縫隙之中鑽過去,直接撤往東山地區?”

“如果選擇從日軍的縫隙之中鑽過去,眼下在日軍外圍的冀南軍區部隊和太行軍區一部,都可以掩護大家撤離。我知道兩位首長都是老紅軍出身的幹部,在這種敵強我弱的情況之下,從日軍縫隙之中鑽過去的辦法很多。”

“但我希望兩位首長,能夠帶著部隊與我們一同撤離。這個三十二師團與山東我軍打過多年的交道,反遊擊戰的經驗很豐富。別到時候反手伏擊一下我們,到時候我們可就樂子太大了。”

“而且我軍久戰之後必然相當疲憊,再加上傷亡數字,很難長時間與敵軍再打一場消耗戰。所以我還是建議,四分區與八分區的部隊與我們一同經鐵路線撤離。利用鐵路的機動優勢,以最快的速度脫離日軍的合圍圈。”

對於楊繼財的這番話,兩個老戰友對視一眼,在經過短暫考慮之後,最終還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意。眼前這個年輕人雖說年紀不大,但是殺伐果斷,作風極其硬朗。而且對敵情的分析和判斷,相當的有一套。

此次撤退有抗聯航空兵的掩護,自然是上上大吉。但是自己部隊沒有地空協同作戰經驗,這要是在撤退的時候挨上自己人一頓炸,那可就是冤枉透了。飛機那玩意不是炮兵,在天上可不是那麼容易分辨敵我的。

見到兩位司令員點頭,楊繼財也沒有含糊。立即由八分區司令員親自要通河西部隊電話,將河西的所有部隊撤回太原城下,將汾河大橋從橋墩上徹底的炸毀。日軍如果想要修複這座大橋,沒有個一年就別想了。

在城西的部隊撤回太原之後,他將部隊分別放在城南和城北。同時城內的部隊,也開始在城內的各個要點安放炸藥。包括太原幾個火車站內的水塔、煤場、調車場、貨運處,都安裝了大量的炸藥。

所有不走的車皮和車頭,無論是客貨車,全部按上了炸藥。甚至日軍第一軍司令部外圍的馬路上,也被他們埋設了炸藥。但太原電燈公司、電報局等關係到民生的公共設施,楊繼財猶豫很長時間,最終還是放棄了全部炸掉的打算。

不過在進行爆破鐵路準備時候,所有安裝的炸藥,全部都是在路基下麵安放的。楊繼財的打算是連同路基,都徹底的炸掉。同蒲鐵路是山西日軍掠奪資源和調動兵員的重要交通線,如果炸掉日軍勢必要全力搶修。

如果炸了,日軍幾天就搶修完畢,那就沒有什麼意思了。而對於楊繼財來說,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的徹底一些。至少也要讓這條鐵路,在一年之內無法恢複通車,以減輕日軍對晉北戰場的壓力。

在做好撤離準備,徹底摧毀太原的同時。楊繼財將杜開山配屬給自己的偵察部隊,也在第一時間全部向北放了出去。北麵的敵情變化,對於撤離工作至關重要,楊繼財不敢有任何的掉以輕心。

看著抗聯工兵連在進行爆破準備的時候,選擇安裝炸藥的位置和當量、手法,兩位司令員均搖了搖頭。這哪兒是普通的工兵,簡直就是專門搞破壞的。這要是炸了,日軍想要修複,除非徹底的推倒重來。否則想要在原址修複,幾乎沒有可能。

尤其是那位在百團大戰之中,吃過爆破技術不足。占領的日軍礦山和鐵路關鍵位置,無法徹底的炸毀。即便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勉強炸掉了一段鐵路,但卻因為並未徹底炸掉,日軍往往三天之內就搶修好的晉察冀四分區司令員,更是搖頭不語。

當然這與關內部隊普遍缺乏高爆炸藥,以及自身的戰術製定上有關係。但是缺乏過硬的爆破技術,也未嚐不是一點原因沒有。爆破是一門科學,炸點的選擇,當量的計算都是有著嚴格的標準的。這不是無限製增加裝藥量,就可以解決的。

會使用炸藥的人,不見得能夠懂得爆破的技術。對炸藥的選擇,以及當量的計算和炸點的選擇尤為關鍵。否則即便是安裝了大當量的炸藥,但是也未必能夠徹底的摧毀要爆破的目標。反倒是超過裝藥量的標準,很容易誤傷自己人。

關內部隊在攻堅或是摧毀日軍據點的時候,常常無法徹底的將這些日軍工事群摧毀。缺乏高爆炸藥,隻能采取放火這種無法對鋼筋混凝土工事結構形成根本性破壞的辦法,是一個方麵的原因。但缺乏爆破專業技術人員,也是另外一方麵原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