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熱情高漲的炮兵(1 / 2)

沒辦法,作為日軍陸軍武器裝備最優先配備的關東軍,當時已經開始陸續裝備九零式野炮,與新式的九五式野炮。這款射程還沒有日軍九四式山炮遠的的老式榴彈炮,威力雖說不小,但是用到戰場上那是自己找死。

到時候這些笨重,機動能力相當差的家夥,打夠不到人家,撤又過於笨重。而以日軍炮兵的訓練素質,這些火炮在戰場上的損失會是相當的高。而這一點,已經有過慘痛教訓了。所以此戰過後,這批一二二榴彈炮直接被全部撤裝。

即便是從外蒙蘇軍倉庫買來的,或是王光宇搶來的那七十多門射程遠的多的F二十二型,因為實在太過於笨重了,也不如日式野炮受歡迎。雖說數量不算少,但是在抗聯一直不是主力位置。

蘇聯人在新式裝備配置的時候,一向是重西輕東。最新式的裝備,都是配備在西部各個軍區。東邊的幾個軍區,裝備的基本上都是二流的裝備。更何況在諾門罕戰役期間,蘇軍也在大量的擴軍,剛開始量產的新式裝備更無法滿足需要。

在諾門罕戰役期間,蘇軍參戰的都是老式的火炮。使用量最大的還是一九零二/三零式野炮,以及M一九一零/三零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當然當時蘇軍之中性能最好的A十九加榴炮,以及ML二零式一五二榴彈炮也為數眾多,作為軍直屬炮兵使用。

在與日軍炮兵炮戰的時候,主要還是依靠這兩種火炮。也正是依靠這兩款火炮的大威力與遠射程,壓製並重創日軍炮兵。至於參戰最多的師屬炮兵,還是兩款老式火炮,戰損最大的也是這兩款老式火炮。

當時蘇軍之中性能最好的F二十二野炮,當時參戰的數量並不多。抗聯從外蒙蘇軍倉庫購買的那些,還是在蘇軍將原有的F十野炮轉交給外蒙軍隊之後,從已經換裝完畢的西部軍區調過來的。

但盡管是當時蘇軍最新式的師屬主力火炮,但這種火炮全長過長、不易操控,機動能力差不說,幾乎無越野能力的弱點。使用這款火炮,是一件很麻煩也很累人的事情。拖上陣地,再撤下來更是一件相當累人的事情。在炮火之下轉移,更是相當的費勁。

很多炮兵在參戰的時候寧願使用老式的日製三八野炮,也不願意換裝射程遠的多的蘇製野炮。而這些笨重的蘇製野炮和性能比不上日軍的一百二十二榴彈炮,也直接影響到了抗聯炮兵對蘇製火炮的印象。

楊震也正是出於這種擔心,才專門跑一趟正在換裝的炮兵部隊。以免這幫家夥,跟自己玩什麼花樣。就像前一階段會戰之中,參戰的炮兵部隊將裝備的F二二式野炮,至少有一半留在了後方,帶到前麵參戰的隻不過三十多門。

即便是為數不多的這款火炮,也全部集中在正麵使用。所有的迂回部隊,都沒有配備。前一階段戰後,炮兵部隊打報告要求撤裝這兩種火炮的要求相當強烈。甚至有的指揮員表態,繼續使用這兩款火炮是對戰士的不負責。

眼下抗聯的中口徑型火炮,原來還是日式與雜牌火炮為主。部隊對於蘇製火炮,尤其是蘇製野炮並不歡迎。而這兩種蘇製火炮,與抗聯以往使用的雜式火炮和原有的蘇製野炮相比,不僅性能優良,而且在結構上也有極大的不同。

最關鍵的是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無論是平射野戰工事還是反坦克,在加上火力壓製的性能遠不是抗聯手中現有的樣樣通,樣樣鬆的那七十多門笨重的蘇製F二十二野炮可以相比的。

楊震對於這款性能優秀的加農炮,能不能取代部隊中的雜牌野炮期待相當的大。他不親自跑一趟,實在有些不太放心。前車之鑒在那裏擺著那,他可不希望F二十二式野炮的事情,在自己部隊之中重新上演。

隻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兩款蘇製火炮遠比原來抗聯接收的那些蘇製火炮受歡迎。尤其是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是相當的受到歡迎。部隊換裝的熱情相當的高,根本就用不到楊震操心。

接收這種蘇製加農炮的部隊,對這款重量隻比日軍重量最輕的三八式野炮略重,低於日軍最新式的九五式野炮。但射程卻與日軍性能最好的九零式野炮相當,而且後坐力是抗聯所有火炮之中最小的,炮彈初速也是最快的,彈道性能相當優良的蘇製加農炮相當的喜愛。

這款火炮依靠高初速,每分鍾最大二十五發的高射速,以及最大一萬三千多米的射程和高精度,甚至可以輕鬆的壓製日軍性能最好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除了日軍九二式一零五加農炮之外,日軍一線野戰師團裝備的火炮就沒有一種可以超過這種火炮的。

原本在接收的時候,還按照原來的經驗,對這兩款蘇製火炮很有抵觸的部隊,在接手不長時間之後,便對這款火炮愛不釋手。接收的部隊幹的是熱火朝天,戰鬥力形成的速度很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