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個鴉片生產地,雙方當年就爭的異常激烈。最後直到九一八事變之後關東軍占據了熱河,而七七事變之後華北方麵軍也依靠大本營的支持,硬生生的從關東軍察哈爾兵團手中,挖去了察南和察西以及綏東鴉片產地之後,雙方的紛爭才少了一些。
但是市場的爭奪,又成了兩方麵和平相處的糾結之處。實際上已經壟斷了整個中國關內日占區,絕大部分毒品市場供應的華北方麵軍,並不願意關東軍控製區熱河產的煙土進入華北市場。
因為被關東軍嚴密控製,幾乎沒有反抗勢力的熱河。不僅煙土生產成本極低,在質量上也要好於並不是傳統鴉片產地的察南所產。而作為傳統鴉片產地的綏遠,又隻有綏東地區控製在日軍手中。華北方麵軍控製的鴉片質量與產量,都無法與關東軍相比。
如果華北方麵軍放任熱河的煙土進入市場,那麼對於本身就要與中國人自己生產的雲土、川土,還有河南產的煙土,甚至寧夏和甘肅所產煙土爭奪市場的華北方麵軍,利益上會受到很大的損失。這市場份額被搶去了,這利益也自然而然的要少了許多。
而關東軍卻始終認為整個中國都是熱河煙土的傳統市場,不能光你們賣不讓我賣。東北就那麼多的市場,我不向外銷售,我上哪撈錢去?多少年的利益紛爭,讓日軍這兩大戰略集團相處的並不是很愉快。分賬不均,相互都看不上眼這也是正常的。
如果不是形勢逼迫,這兩方麵的這麼多諸位高級軍官是絕對不會坐到一起的。那些大將方麵軍司令官們的想法,與下麵的師團長是兩碼回事。師團長的位置不是能長時間做的,而且各個師團也不會長久的駐紮在一地。
但是方麵軍司令官的位置,隻要在任期之內不出什麼太大的差錯,卻是輕易不會動的。在任的時候不伸手,那還等到什麼時候伸手?難道真的等到轉入預備役回家之後,依靠帝國陸軍那點可憐的退休薪水過日子?這肉已經吃進了嘴裏,想要吐出來就難了。
隻是盡管相互都看對方不是太過順眼,但奈何形勢逼人。雖說也是戰略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協同,畢竟唇亡齒寒的典故,日本人記得比中國人要清楚的多。但是實際上,大家卻是都有等著看對方笑話的心態。
但麵對眼下的形勢,如果再不想出對策,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太好過。所以盡管都看對方不太順眼,大家還是坐下來談談比較好一些。當然這些不是同學就是老鄉的高級軍官,自己內部還是沒有什麼恩怨的。
相互之間看不順眼,主要還是利益上的紛爭。畢竟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屁股底下的位置還是要決定腦袋的思考的。除了各自利益上的紛爭之外,大家相互之間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過節。大家都是皇軍的軍官,如果真的打了敗仗那麼誰都不好受。
其實在西滿丟掉之後,無論是關東軍還是華北方麵軍,都已經判斷出抗聯下一步行動的大致意圖。但是針對下一步抗聯可能會采取的行動,究竟會是進攻南滿,還是要直接插向平津地區,關東軍與華北方麵軍卻是各有紛爭。
關東軍認為抗聯下一步的行動,很可能是越過燕山山脈,進入華北平原以取得華北地區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補充。對於這個判斷,已經占據了中國東北整整十年的關東軍是很有自己理論依據的。
而華北方麵軍卻認為抗聯下一步的行動,對於華北方麵的平津,很可能隻是一次試探性的攻擊,他們真正的目標還是整個東北的工業和農業重鎮南滿。對於這個判斷,華北方麵軍也同樣是有著自己的理論依據。
他們搶占熱河和西滿,隻是為了想要從側翼包抄南滿的關東軍主力。相對於華北大平原,有著龐大工業基礎的南滿,才會是這支武裝的主要目標。而且如果他們不先解決南滿的關東軍,而是選擇南下進關,那麼軍事上更加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因為在華北方麵軍看來,這支抗日武裝如果想要深入華北平原以獲取那裏豐富的人力和糧食等資源的補充,那麼在麵對整個華北方麵軍,甚至整個中國派遣軍的情況之下,就至少要集中三十萬以上的兵力。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根本就沒有實力在防禦關東軍的反擊。
隻要是一個正常人,就絕對不會不顧後方和側翼還繼續存在著一個重兵集群的情況之下,冒著有可能自己南下兵力,會被側翼殺出的強大對手攔腰截斷,整個切斷在燕山、大馬群山、七老圖山之間狹窄地域的風險。集中主要力量全力進攻南下進攻平津地區,並進入河北平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