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2 / 2)

對楊震以及軍區高層領導人家屬的安全保衛,絕對不是無的放矢。隻是盡管留給日偽下手空間減少了,但是幾乎所有軍區高級領導人的家屬,除了不用在為自己家人提心吊膽,不用在每天被日偽警察找麻煩之外,都或多或少的失去了他們原本的生活方式。

其實陳泊這麼做,也是被逼無奈。沒辦法,軍區幾乎所有高級領導人都是東北本地人。一號楊震是開原人,二號李延平是延吉人,四號高禹民是勃利人。還有王光宇是德惠人,陳翰章是敦化人。陶淨非雖是在哈爾濱讀的書,但是他與王光宇是德惠老鄉。

關外與關內的情況不同,原來的東北關東軍的控製,要比關內日占區嚴密的多。而且關內的幹部很多的家屬,並不在日占區。尤其是出身紅軍時代的那些高級幹部,家基本上都在國統區。再加上後參軍的人,又多改了名字,日本人想要下手都沒有地方去弄。

但抗聯大部分的高級幹部,本身就東北人出身。這些高級幹部的家屬,自然基本上都在東北本地。之前日偽對東北的控製與統治,又是異常的嚴密。所有抗聯的家屬,隻要在他們控製內,都受到嚴密的監控。

即便那些高級幹部參加抗聯之後改了名字,但是也很難隱藏的住。基本上所有的家屬在日偽那裏都有詳細的檔案。如果日本人想要動手,這些他們手中甚至有照片的家屬,就成為一個很好的手段。

當初社會部和情報部聯手接陳翰章的家人時,就是從日偽軍押送他的家人去新京的半路上解救下來的。如果不是一路軍曹亞範所部接應及時,當時恐怕就危險了。至於日本人將他的家人押往新京做什麼,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而現在軍區幾個常委之中,唯一一個已經結婚的李延平的夫人,在社會部的堅持之下已經不在去軍區被服一廠工作。這位雖說不太識字,但一生要強的農村婦女,隻能委委屈屈的到軍區司令部食堂當一個普普通通的打菜員。

這位堂堂抗聯二號人物的妻子,連自由去看望軍區寄宿製學校讀書幾個孩子權利都沒有。因為李延平不允許自己的家人使用自己的汽車,走路或是乘坐有軌電車又不安全,她又不會騎馬,所以幹脆就極少讓她出去。

她要離開軍區司令部的警戒範圍,需要得到司令部保衛科長的批準才能外出。而且這位隻享受機關工作普通戰士待遇的供給製工人,別的照顧是一點沒有。就是一條照顧的無微不至,那就是極少數有外出機會的時候,身邊都跟著一個便衣警衛。

生怕張婷的悲劇,在其他軍區高級領導人家人身上複製。陳泊弄的軍區二號的妻子,平常連軍區司令部大門都出不去。在一號的嶽父家周邊安插幾個便衣警衛點,恐怕更是理所當然。安全第一,不給日本人任何下手的機會,這才是陳泊要做的。

按照社會部的一貫做法,如果楊震的父母與他的關係公開了。為了保證二老的安全,不給可能潛藏著,還沒有清理幹淨的日偽特務任何機會。除非二老願意在家呆著,那裏也不去,那麼恐怕二老又得換地方了。

也正是考慮到這一點,袁芷若才做了一下安排。二老年紀不大,又沒有孫子輩的需要照顧,讓他們現在就頤養天年,不單是二老不能答應,就是對二老的身體也不好。一個忙碌了大半輩子的人,你讓他突然閑下來,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尤其還是在沒有什麼自由,想要上趟街都困難的情況之下。

老兩口子都是文化人,都曾經做過教師。而當小學老師,工作又不是很累,也不引人注意,還是很適合二老這個年齡段的。與其逼著二老做不願意做的事情,還不如在見麵的時候,想辦法適當的安排一下。

盡管袁芷若也知道,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楊震與父母見麵,總不能老這麼偷偷摸摸的吧。楊震沒有時間去考慮這些事情,自己作為他的未婚妻,還是要考慮一下的。隻是究竟該怎麼辦為好,也是第一次想到這件事情的袁芷若,一時之間沒有一個什麼主意。

聽到袁芷若的安排,微微一琢磨就明白了她用意的楊震也沒有反對。隻是對於該怎麼照顧二老這件事情,楊震也很頭疼。其實對於楊震自己來說,這根本就沒有那麼必要,公開自己的家人並無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陳泊那裏卻是堅持,公開二老與楊震之間的關係不是不可以。但是在公開與楊震之間的關係後,二老如果不住進軍區司令部,那就接受公開的警衛。如果楊震不同意這一點,那麼還是維持目前的情況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