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轟炸前的準備(1 / 2)

這些導航設備雖說無法覆蓋日本本土,以及無法實施對選定目標的精確導航。實際上抗聯對日進行轟炸實施精確導航,是在美英援助的無線電導航設備抵達,以及采取美英導航技術之後,才實現了真正的全程無線電精確導航。

但是即便是這種比較簡陋,而且無法覆蓋日本本土,甚至隻能說是指明轟炸方向的導航設備。與日本海軍慣用的采取使用六分儀導航方式相比,至少在技術上有了不小的進步。對飛行員的要求,也不至於那麼的苛刻。

而且在楊震看來,這些導航設備隻是一個初步解決有無。因為在美英戰略轟炸機抵達之前,抗聯的對日轟炸受製於轟炸機的性能和數量,最多也就是象征性的。至於真正的全麵戰略轟炸,至少在現在還是去他媽的為好。

抗聯使用僅有的航程雖說足夠,但是自衛火力差,遠程飛行載彈量小的伊爾四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最多也就是意思、意思,以及向美英表明一個態度。這一點上,這些設備簡陋歸簡陋,但是有總比沒有要好。

而且除了象征性之外,更多的是練兵性質,以及對一些技術方麵可能出現的問題研究和解決。以便為下一階段,真正的展開對日本本土戰略空襲做好準備。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才是楊震的主要目的。

大部分航程內,尤其是跨海長途飛行導航問題解決了。至於剩下的二百公裏,對於參與空襲的那批飛行員來說,隻需要他們筆直向東飛行就可以抵達日本。再出現迷航的可能性,已經是微乎其微了。

如果這樣還能迷航,那麼楊震也就真該考慮自己航空兵部隊飛行員的訓練水平了。至於那兩架機載設備可以接收日本本土無線電廣播信號,完全可以作為深入日本本土境內導航的飛機。考慮到保密上的原因,楊震是堅決不允許這兩架飛機進入日本本土境內的。

這兩架飛機上的無線電信號導航與捕捉設備雖說簡陋,但是日本陸海軍均無此種設備。一旦這兩架飛機出現問題,墜毀或是被擊落在日本境內,這些設備落入日本人手中,那麼倒黴的就是抗聯自己了。

日本陸海軍完全可以依靠本土的工業能力仿製,甚至提升這些設備的性能,從本土起飛轟炸抗聯的後方根據地和工業區。日本海軍的九六式轟炸機,雖說性能已經有些落後,但是四千公裏的超大航程從日本本土起飛,轟炸抗聯可是絕對沒有問題。

所以為了避免這兩架飛機出現任何意外,避免這兩架飛機上的機載設備落入日軍手中,楊震還是堅決要求航空兵,這兩架飛機絕對不能進入日本本土。甚至嚴格規定將轟炸機群送到信號交彙點之後,必須要立即返航。

盡管說白了,這個設備就是利用大功率短波無線電信號,在處於同樣的頻段、同樣功率的情況之下,信號交叉之後會出現相互幹擾的原理。而那個所謂的信號交彙點,就是相互幹擾最強烈的地區。

隻要找到這個地區,就是找到了信號的交彙點。這樣的設備和原理,其實都並不複雜。但是構思和設備的研製,都是花了心血的。這批設備無論在不完善,也絕對不能落到日本人的手中。

所以即便是這兩架飛機上的設備,可以利用日本本土無線電廣播的信號作為後續導航。但楊震依舊堅持這兩架飛機,絕對不允許深入日本本土。一旦飛機出現故障,或是在日本沿海遭遇到日軍飛機截擊,這些設備掉進海裏麵總比落在日本人手中要好。

初步解決了導航的問題同時,航空兵也已經初步解決了長途編隊飛行,在空中使用日本海軍長途跨海飛行的六分儀辨別航向方法,以及其他的一係列技術問題。航空兵作戰部,也按照楊震的要求提出了幾個轟炸方案。

正是因為楊震的要求,所以抗聯的轟炸機群在深入日本本土的時候,隻能依靠航空地圖以及地麵參照物飛行。不過解決了基本的海上飛行導航問題之後,剩下的問題也就不是什麼問題了,靠訓練就可以完全解決。

在解決了最困難的技術問題之後,航空兵為了保證對日轟炸的進行,也提出了三套轟炸方案。一是轟炸機群分別從牡丹江、林口機場起飛,在東寧上空彙合。越過蘇聯濱海邊疆區,飛越日本海上空,轟炸位於本州群馬縣尾島町的日本中島飛機公司。

中島飛機公司,是日本陸軍作戰飛機的最大製造廠。將這裏作為主要轟炸目標,並將其摧毀,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日本陸軍飛機生產與製造能力。當楊震下達了對日轟炸研究命令之後,航空兵將這裏作為首選轟炸目標。

第二方案是從東寧與寧安分別起飛,在琿春上空彙合,經圖們江口進入日本海。然後航向轉向東南方向,直撲日本南端的北九州福岡縣境內的八幡。那裏是日本本土最大的鋼鐵廠,八幡製鐵所的所在地。如果摧毀那裏,對日本的軍工生產將會產生致命性的影響。

而且對於抗聯來說福岡縣境內,不僅有八幡製鐵所這個日本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還有日本陸軍大型兵工廠之一的小倉陸軍兵工廠。整個北九州境內,各種兵工廠密布。選擇這裏作為目標是航空兵,經過慎重考慮過後才決定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