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楊震的詢問,張鎮華苦笑道:“一號,棉花一運過來,我就馬上下發了下去。可時間太緊了,這麼一大批的冬裝,無論如何也是短時間之內趕不出來的。再除去給中央調撥的部分棉花,現在棉花的數量也有些不足。”
“好在蘇式的光麵羊皮短大衣,已經製造過半了。其餘的皮子,也已經熟了八成。最多再有十天,所有的短大衣和部分毛衣,就能夠全部製作完畢。但是棉褲和裏麵的薄棉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在駐最北端的黑河境內部隊,冬裝已經利用去年有限的庫存優先下發下去了。至於其他的部隊,至少還得半個月的時間。一號,我也知道事情緊急。但這冬裝不是結構相對簡單,在短時間之內可以快速的完成夏裝。冬裝的製作工藝,可是要繁瑣的多。”
“咱們的幾個被服廠就算再加班加點,所有的工人就算在拚了老命,也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製作完成幾十萬套冬裝。這不是一萬兩萬件,也不是十萬、八萬件。在加上挺進軍的,這可是五六十萬套棉衣。”
張鎮華的回答,盡管知道後勤部已經盡了全力,但楊震依舊有些不滿意。他不滿意的不是進度慢,也不是因為後勤部不努力。他也知道,這批棉花到的太晚了。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準備幾十萬套棉衣,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情。
他不滿意的是在明知道數量大、時間短的情況之下,為什麼就不能想辦法多動動腦筋。想了一下之後,楊震道:“老張,這個速度可不行。我最多隻能在給你一個星期,冬裝必須要全部解決。”
“人工不足,你得想想辦法。不行先集中精力製作棉褲、棉鞋和羊皮大衣。棉手套、棉帽子和二棉襖,晚上個把星期再發也不至於凍死人。但是棉褲和短大衣不行,必須要在一周之內全部下發完畢。”
“至於在短大衣裏麵使用的薄棉上衣,我看可以動員根據地內的老百姓幫忙製作嗎。而且隻要大衣按時發下去,這些薄棉襖即便是原料不足,可以先放一放。現在畢竟還沒有真正的入冬,距離數九天還有一段時間。不是太關鍵的東西,我們可以往後放一放嗎。”
“咱們的部隊,沒有絨衣一類的過渡服裝,脫了單衣就隻能穿棉衣。在天氣現在一天冷似一天,這沒有冬裝部隊怎麼受得了?尤其是哨兵,晚上的氣溫已經降到零度左右,沒有大衣是要凍壞的。”
“我也知道時間緊,但是我們可以想想辦法嗎?現在中國人還沒有購買棉衣的習慣,絕大多數的棉衣都是由自己家庭製作的。根據地內幾乎所有的家庭婦女,都會製作棉衣。除了被服廠之外,我們完全可以動員根據地內的家庭幫著製作。”
“棉冬裝又不是什麼高檔時裝,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在三五天之內就能完成幾套。根據地內這麼多的家庭婦女,哪怕隻要動員一半,在短時間之內就能完成棉上衣的製作。你們後勤部將所需的尺碼發下去,嚴格的規定款式,我想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手工製作的棉衣雖說粗糙了一些,但是總比沒有要強吧。”
“棉褲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采取這樣的辦法。還有羊皮短大衣,全部依靠後勤部被服廠那裏別說製作,就連熟都熟不過來。所需的近百萬張皮子,都依靠你們自己去熟,什麼時候才能搞完?中央提供的羊皮,也可以請中央先熟完了再運過來嗎。”
“咱們東北早在滿清的時候,就是高檔皮毛產地。不說別的地方,就是哈爾濱熟皮子的作坊就很多。那玩意也沒有多少的技術含量,普通的皮毛作坊完全可以加工。我們可以采取提供原料、付加工費的辦法,將一部分的皮子熟製工作交給地方嘛。”
“隻要能保證質量和速度,將一些被服之類的物資,部分交給地方,這樣你的壓力會小很多。還有,不要等所有的冬裝都製作完畢,再統一下發了。今年的情況特殊,完成一批就下發一批。順序按照駐地來先北後南,先部隊後機關。所有機關人員,都最後一批下發。”
“老張,我知道你現在很難。你也不是魔術師,一下子也變不出幾十萬套冬裝。但是要多想想辦法,怎麼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完成冬裝製作。這氣候不等人,部隊也不能等。要是遲遲無法解決,這部隊是要凍垮的。”
“不是我在逼你,老張你是老抗聯了,這北滿的氣候變化你比我還清楚。十月下旬大部分的地區氣溫就開始降到零度,甚至一些山區和北麵的黑河開始下雪。麵對這樣的氣候,我怎麼能不著急?”
“部隊本身訓練量就大,我們的夥食也沒有那麼多的油水,本身部隊的耐寒能力就不是太好。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再穿不暖是要凍病的。多想想辦法,一個活人總不能讓尿給憋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