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1 / 2)

聽著霍普金斯口中清晰的提起,一個個現在都是處於絕密狀態的工廠名稱,楊震表麵上雖說沒有任何的反應,但是心中的怒意卻是越來越盛。鋼鐵廠、石油煉化工廠和有色金屬冶煉廠所有設備,都是從美國購買來的。

建設這些工廠,也聘請了大批的美國專家和技術人員。所有的工人,也都是由高薪從美國請來的教師培訓。對於這些美國人一清二楚並不讓人奇怪,因為在這方麵,無法對美國人進行保密。

但是坦克製造廠、汽車製造廠,以及飛機製造廠,還有那個上個月全部建成,剛剛投入使用的合成氨工廠,都是從蘇聯方麵交換而來的。別說這位之前從來沒有來過中國的霍普金斯不知道,就連此刻客串翻譯,在抗聯已經待了整整一年的皮爾遜都不清楚。

特別是抗聯坦克工廠大部分的建設已經完成,生產線已經安裝完畢,在短時間便可以投入生產。而飛機工廠建設因為缺乏經驗,以及蘇聯方麵交付設備的拖遝,導致進程相對滯後的這些情況。

除了抗聯自己,就隻有派遣了部分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建設的蘇聯人了解。如今這位霍普金斯張嘴就來,說明他對這些事情掌握的很全麵。而能夠向他透露出這些事情的,除了蘇聯人恐怕不會有別人。

如果說根據地內有蘇聯人的眼線,楊震並不懷疑。別說原來的北滿,就是老抗聯裏麵,蘇聯人的影響也不小。為數不少的幹部,都在蘇聯培訓過。蘇聯人是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向裏麵安插眼線的。

但是美國人,恐怕沒有這個能力。如果抗聯想要對他們保密,那麼他們連一點風聲都不可能知道。根據地內有蘇聯人的眼線,有因為潛藏過深,而沒有清理完畢的日本人特務,這是肯定的。

可美國人在這方麵,恐怕還是一片空白。今年七月份才剛剛成立,眼下還叫做情報協調局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遠沒有後世那麼龐大的機構以及遍布世界的特工。美國的情報機構真正的發展和壯大,是在二戰期間。

後世隨著美國電影聞名全球的美國那些特工機構,無論是中央情報局,還是國防部戰略情報局,哪怕是最神秘的國家安全局,此時都還沒有影子。除了聯邦調查局之外,大多都是一些零散部門,或是分屬陸海軍的各自情報收集機構。

至於此時隻有小貓兩三隻,連一個固定辦公地點都沒有的這個情報協調局,根本就沒有能力搶在抗聯之前,在日本人嚴密控製下的滿洲國境內安插大量的釘子。而陸海軍各自情報局的重點,也一向不在北滿地區。

美國人能對抗聯正在建設的工業,掌握的這麼清楚。泄露這些東西的除了蘇聯人,楊震不認為還會有別的原因。那個皮爾遜雖然是搞軍事情報出身的,但是他沒有那個本事,能在一年之內,在抗聯嚴格保密的情況之下,將這些事情摸的這麼清楚。

而蘇聯人如此做的出發點,還能有什麼原因?無非就是從抗聯的份額之中,挖出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交給自己使用。減少抗聯獲得物資和裝備的配額,增加自己能得到的物資和裝備。損人不利己,這是楊震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後,對蘇聯人這種做法的唯一評價。

蘇聯人的這種做法,讓楊震感覺到了背叛和出賣。隻是內心之中無論對這件事情再憤怒,但畢竟眼前的這位霍普金斯,不是昨天的史迪威。楊震非但不能有任何的遷怒,甚至臉上都不能表現出來太多的不滿。

強行壓製住心中的怒氣,楊震對於揭露了抗聯老底之後,卻並未流露出任何洋洋自得態度,顯得很平靜的霍普金斯,開口道:“霍普金斯先生,您說的這些沒有錯。但是您考慮過沒有,我們這些工業剛剛興建,距離真正的產出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先不說投產後的產量,能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單純就是生產方麵的問題,我們缺乏合格的管理人才,缺乏合格的技術人員,更缺乏雄厚的,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工業底子。就連必要的生產工人,都需要從頭培訓。”

“在這種情況之下,即便是工廠投入生產,那麼產量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了設計產能。甚至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都無法生產出合格的產品。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不單單是一座或是幾座工廠建設完成這麼簡單。”

“是需要的是大批合格的技術工人,以及齊全的上下遊配套產業支持的。而現在,對於我們來說,這一切都是空白。在一張白紙上搞建設,在嚴重缺乏配套能力,以及大批合格的產業工人情況之下,生產力的提升勢必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這個年產五十萬噸的鋼廠投產,也許一年之內隻能生產出十萬噸,甚至更少的合格鋼鐵。霍普金斯先生,我們說的是合格、達到你們美國鋼鐵廠質量標準的鋼鐵,而不是那些粗製濫造的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