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敲山震虎,我們還是盡量要做到點到為止的,過猶不及啊。那個史迪威少將,雖說影響不到美國決策層。但是這個時候和他搞的太僵硬,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很多的時候,退一步才是海闊天空。隻要把握住我們的底線,暫時的退讓並不是什麼太難堪的事情。”
“我也知道您這段時間之內壓力很大,但遷怒總歸還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何況挺進軍政委的話沒有錯,那位史迪威少將的年齡,做咱們的父親都已經綽綽有餘了。就算是他主動挑起來的戰火,但是將心中所有的火氣遷怒於他,也不是太合適。”
“很多時候,你這火氣也該收斂一些了。這談判桌上又何嚐不是一個戰場?我們應該更多的考慮到怎麼樣去以最小的代價,在這個特殊戰場上換取最大的勝利。而不是在一些旁枝末節上,糾纏的過多。”
“那個史迪威少將不信任我們,這並不讓人意外。你也說過,美英對亞洲人輕視已久,看不起我們並不讓人感覺到意外。等他參觀完部隊,了解我們真實的戰鬥力之後,心中的那股子傲氣自然就會被打掉。”
“你又何必和他發這麼大的火氣,將心中的那股子你一直壓製著的怒火,都發泄到他的身上?好賴人家也是美國陸軍少將,至少表麵上的尊敬,我們還是要給的。一號,昨天的事情你可是有些過於著像了,這可不是你一貫的作風。”
現在隻有他們兩個人,郭炳勳話說的很直接,也沒有多少有外人在時候的忌諱。這也是他們兩個人單獨談話時候,養成的一向習慣和作風。作為一起從日軍細菌戰衝出來的老戰友,一起從最艱難手走過來的兄弟,在私下單獨在一起的時候,楊震與郭炳勳兩個人一向都是直來直去,有什麼就說什麼。
就連郭炳勳在其他人麵前一直回避的政治話題,以及一些敏感類的話題,兩個人也是談的相當海闊天空。作為楊震最知心的朋友和兄弟,在昨晚李延平和自己提起事情經過的時候,郭炳勳就明白了楊震當初火氣那麼大的全部原因。
對楊震心思理解很透的他當時就明白,敲山震虎隻是順手而已。恐怕是將這些天發生的讓他異常壓抑的一係列事情搞出的心火,借著那個美國少將挑起的這個事發泄出去,才是他真正的本意。
至於演出一出戲給英國人看,以達成敲山震虎的目的,隻不過是他順勢而為和一個借口罷了。以楊震的為人和手腕,敲山震虎的辦法有的是,還不至於用這些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被動的笨方式。
當然這也是一個原因,其他某些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也有一些,這一點郭炳勳也是清楚的。但他認為更多的還是自親自參與對蘇談判以來,再加上美英兩國的這次不請自來,被刺激的很深的楊震借機發泄一下心中的情緒。
楊震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這一點郭炳勳是很清楚的。否則也不會當初在被俘的時候,就多次因為忍受不了那種身為戰俘帶來的屈辱而選擇了結自己。如果不是當初在火車上自己的那番勸說,恐怕他早就不在這個世上了。
而這些天下來蘇聯人的貪婪、輕視,美英兩國的傲慢,讓自尊心很強的楊震內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也積累了相當大的火氣。特別是之前美英蘇三國莫斯科會議中涉及到對抗聯援助,但是抗聯這個當事人卻被排除在外一事。
雖說在這件事情上,楊震一直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郭炳勳很清楚,這件事情給他帶來的那種任人宰割的感覺,對於他內心已經壓製了很久的那股子很強的自尊心,更是一個嚴重的刺激。
這些事情積累到一起,楊震越是表現的輕描淡寫、風輕雲淡,渾不在意。很了解他為人的郭炳勳,知道他內心中的壓抑感就越是強烈。有一天在壓製不住的時候,可能表現出來的反彈,也會更加的強烈。
韌勁楊震有的是,必要時候的忍耐力楊震也不差,但是這些並不代表他可以逆來順受的去當一隻綿羊。暴風驟雨的性格,作為軍人的楊震也不是沒有。其實楊震能忍受這麼長時間,沒有任何的表現,郭炳勳其實也很詫異。
隻是這次楊震居然會將火氣發泄到那個美國少將身上,卻是郭炳勳事先也沒有想到。不過他也知道,這次也是活該那個美國少將也是倒黴,偏偏在他被蘇聯人搞的很光火,以及被美英代表團突然到訪弄的心生怒意的時候,來觸他的這個黴頭。
郭炳勳對楊震的性格的了解和掌握,可謂是看到了骨子裏麵去了。也正是因為是最了解楊震性格的人,所以他才說出今天的這勸說的番話。至於楊震與袁芷若兩個人的關係究竟會走向何方,郭炳勳並不想說些什麼,他認為楊震會處理好這件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