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1 / 2)

楊震展示的這張地圖上,將會戰結束時候敵我雙方的兵力態勢,標示的相當的“詳細”。出身於軍人世家,並畢業於英國皇家桑切斯特軍事學院,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從少尉走上來,軍事理論根底異常紮實的韋維爾上將,不需要借助翻譯,一眼就看懂了地圖上的內容。

軍事地圖上的內容是全世界通用的,雖然看不懂上邊的地名,但是以這位韋維爾上將的水準,掌握地圖上的意圖還是很容易的。他需要借助翻譯的僅僅是為他翻譯地圖上的那些地名,以及通過翻譯的嘴,將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而已。

這位韋維爾上將的話音落下,楊震不由的在心中暗地裏豎起了大拇指。這位老兄不怪是在北非一舉打垮了意大利幾十萬大軍的人物,無論是眼光和是對於戰場上的看法,要比那位從來沒有在一線實際指揮過一支軍隊作戰的史迪威少將的紙上談兵,觀點更加的準確,眼光也更加的老辣。

對於那位隻會紙上談兵,指揮大規模兵團作戰的經驗等於零,甚至到目前已經晉升少將為止,沒有在戰場上指揮過哪怕一個排作戰的史迪威少將的疑問,楊震自問可以輕易的將他糊弄的北都找不到。

他沒有指揮過作戰,對於戰場上千變萬化的態勢,就沒有一個全麵的掌握。有些隻能在戰場上體會的事情,他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對於這樣的一個將軍來說,有些事情糊弄過去,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但是對於現在提問的這位在一戰之中便擔任前線指揮官,並丟掉了一隻眼睛。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又擔任過多支英軍駐海外軍團司令官和參謀長。實戰經驗豐富,在高級指揮部工作經驗更加豐富。

在北非以五萬裝備極差,缺乏訓練而且編製不全的英軍,一舉打垮了三十萬意大利軍隊,並俘虜了其中十三萬。無論是實戰經驗還是對戰場的把握能力,都絕對在美國人之上,堪稱二戰英軍一代名將的英國上將,楊震知道自己必須要打點起十足的精神來應對。

實際上楊震一直都認為,幾乎包攬了二戰後期英軍地麵作戰指揮的那位蒙哥馬利將軍的水平,最多也就是一個指揮一個集團軍的水平。真正的能力比眼前這位,還有現在擔任中東英軍總司令的奧金萊克,以及同樣在座的現在還是少將的英緬軍參謀長斯利姆差的很多。

這幾位隻不過要麼與那位大肚子首相處的不愉快,要麼因為幾次責任並不完全在自己的失利戰鬥,被調往了不算重要的戰場。要麼就沒有蒙哥馬利那樣的幸運,始終沒有得到機會。如果給他們機會,恐怕就沒有那位後來的英國元帥什麼事情了。

如果說在這位韋維爾上將這段話之前,一直認為二戰英軍無名將,隻有蒙哥馬利那樣的猴子稱大王的楊震,對這個家夥還多少有那麼一點點的輕視的話。但現在,他卻對於眼前這位上將卻不得不重視起來。

不過相對於史迪威少將一口流利的中文,這位韋維爾上將隻能通過隨行的翻譯,來將他的這些疑問翻譯出來。其實以楊震的英文水平,他的話根本就用不到翻譯,便清楚的知道這位上將話中的真實意圖。

甚至對於一些難懂的軍事術語,他完全可以翻譯的比那位中文帶著滿口廣東腔,甚至有些翻譯出來的話,壓根就是粵語。恐怕原來根本就不是軍人,他那個軍銜也相當可疑的少尉英國翻譯,將這位韋維爾上將的話翻譯的更加準確。

至少不會逼急了上來滿嘴的都是,大部分身為北方人的在座參與會談的中國人誰也聽不懂的粵語。對某些軍事術語翻譯的七零八落,驢唇不對馬嘴不說。韋維爾上將指出的那些地名,更是被翻譯的南轅北轍,奉天甚至被他翻譯成奉上帝意思的地方。

搞得除了他自己,那個地方在哪兒恐怕隻有他自己知道。即便是精通英語的楊震,再聽到那位照貓畫虎的韋維爾上將,口中的奉上帝名義和熱水組成河流這兩個不明所以的地名之後。也仔細琢磨了好大一會,才明白這個地方是在自己地圖上的奉天和熱河,而不是在天上的誰也沒有見過的某些地方。

但明顯不想讓這幫洋鬼子知道自己精通英文的楊震,在聽完翻譯磕磕絆絆,自己如果不是能聽懂韋維爾上將的英語,恐怕現在還在雲山霧罩的翻譯之後。沒有立即回答韋維爾上將的也疑問,而是放下手中的指揮棒,看了那位明顯並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英軍中文翻譯一眼之後。

轉過頭對出席會議的皮爾遜道:“皮爾遜上校,我希望你能客串一下會場上的翻譯,或是說服英國代表團使用我們的翻譯,如果他們沒有第二位翻譯的話。很明顯他們的這位翻譯能力,明顯很不能勝任他的本職工作。”

“我不知道英國代表團的這位翻譯,是從香港那個角落裏麵翻出來的,不僅看不懂軍事地圖不說,他的這個中文我能夠聽懂的實在不多。你老兄是中國通,可你能不能告訴我奉上帝名義的地方,究竟是在哪兒?是在東北還是美國,還是他們英國的那個小島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