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已經按照你們的要求,準備好了全部的文本。如果你認為可以,我們現在就可以簽署所有的協議。鑒於你們目前的急需,蘇聯方麵決定以最快的速度簽署,並履行這份協議。”
“沙波什尼科夫元帥也再三交待,如果中國同誌還有其他的要求。隻要不影響到目前蘇聯人民抵抗德軍的戰爭,我就可以完全的做主,而莫斯科方麵在事後也會承認的。蘇聯政府和人民,也是講信譽的。”
“另外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元帥、總軍械部長雅科夫列夫上將,讓我代替他們正式向您提出邀請,希望您能在您認為適當的時候訪問莫斯科。或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在蘇聯某一地區會麵。這也是副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元帥的意見。”
“而且他們幾位,很期待您的這次訪問。他們保證您在蘇聯境內,會享受到貴賓的待遇。他們也請您絕對放心,你在蘇聯境內的一切行動都是安全和自由的。為了這件事情,鐵木辛哥元帥與朱可夫大將還特地從前線發來電報。”
“同時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讓我轉告您,希望這次有些不愉快的事件不要再發生。有什麼事情,我們可以通過商議解決。任何對抗對解決問題,都是無益的。蘇維埃人民和蘇聯紅軍,與抗聯應該是最好和最親密的朋友,而不應該發生如此不愉快的事情。”
聽完裏亞貝舍夫中將的這番話,楊震沒有立即的回答他。而是在沉思良久之後,才提出建立一個在整個戰爭期間,根據美國援助物資和裝備每年數量和種類的變化,兩軍相互協商的機製。以便針對各自需求不同,雙方可以調整物資分配方案。
同時要求蘇聯方麵,將所答應的裝備以及圖紙和技術,外加所需的技術工程人員,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到位。如果蘇聯方麵允許,抗聯希望蘇聯太平洋艦隊能夠協助抗聯,培訓一批可以進行渡海遠程轟炸的航空兵。
並提供兩個他們認為合適的基地,協助抗聯進行長途渡海飛行訓練。當然這個訓練的基地,由蘇聯方麵認為在他們合適的地區挑選。在基地選擇這一點上,抗聯除了要滿足長途渡海飛行這個要求之外,並沒有其餘的任何要求。
而抗聯也將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答應轉讓給蘇聯方麵的裝備移交給遠東軍區。抗聯也會按照自己的生產能力以及滿足自身需要的情況之下,如果蘇聯方麵提出要求,可以酌情增加一部分裝備的供應數量。
對於楊震額外增加的這幾個要求,這次的裏亞貝舍夫卻是爽快的多。想也沒有想的,當時就點頭同意。都著急著盡快解決問題的雙方,也沒有換地方,就地起草了協議的文本。並由李延平和裏亞貝舍夫作為雙方當事代表,當場完成了簽字等所有的手續。
相對於之前的慢吞吞,這次的效率驚人。從蘇聯代表團再一次踏進這間會議室,到完成所有的手續,時間加在一起還不足一個小時。完成協議之後,楊震也沒有留急著返回的裏亞貝舍夫,哪怕是連杯水都沒有上。
至於沙波什尼科夫元帥,以及雅科夫列夫上將關於楊震訪問莫斯科的邀請。楊震沒有給予任何的答複,就好像沒有聽到這個邀請一樣。盡管這位裏亞貝舍夫中將在臨走的時候,又一次再三發出邀請,楊震依舊沒有給予任何的答複。
其實楊震壓根就不相信這次發出邀請的會是那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他很清楚這次真正邀請自己的人是誰。那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雖說能力出眾,是蘇軍參謀工作的開山之人,也是奠定蘇軍參謀工作基礎的人。
但是麵對著楊震口中的莫斯科那位異常強勢的老頭,他的性格又顯得太軟了。很多事情他不會當麵提出來,隻能采取一些迂回的辦法解決。他即便是有心,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來這樣的要求。
這個邀請,應該是莫斯科那個獨斷專行的老頭提出來的,隻是通過那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和雅科夫列夫上將的嘴提出來而已。親自邀請,不是認為楊震不夠資格,恐怕就是怕影響自己在國際上的聲譽。
至於鐵木辛哥和朱可夫,這兩個人已經被前線幾乎不可收拾的局麵,搞的焦頭爛額。現在哪裏會有時間和精力,去管遠東地區的事情。尤其是那位朱可夫大將,眼下正在收拾西方麵軍的爛攤子,為保衛莫斯科做最後的準備,更沒有精力去管這些閑事。
拉上這二位,隻不過想要顯示誠意而已。盡管蘇聯方麵誠意很大,至少表麵上看起來是。可楊震又哪敢在這個時候去蘇聯訪問,那不是自己送上門去當人質,或是把脖子送到蘇聯人的刀下?別說出麵的是沙波什尼科夫和雅科夫列夫,就是那位慈父領袖真的親自出麵他也不會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