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2 / 2)

“從連排級一直到旅團級,各種戰術演練,平均每周兩到三次。同時我們專門抽調了一個步兵師、兩個炮團、一個直屬騎兵團,以及兩個轟炸機中隊,專門配合裝甲部隊進行合成演練。”

“為了使這些裝甲部隊盡快的形成戰鬥力,我們可謂是不惜工本,一口氣拿出了五千噸的油料。蘇製坦克是油老虎,每輛坦克的單位時間耗油量,比法製坦克高了將近三分之一。

為了保證訓練時間的充足,我們就算在舍不得,也隻能拿出來相當於我們當時坦克用油儲備五分之一的油量來訓練。”

“如果不是去年冬季,加上今年上半年的這段時間不計代價的訓練。加快了部隊的磨合和提高了指揮員的能力,以及培養出來一批坦克車組,沒有出現裝備等人的情況。恐怕我們現在打的還不如蘇軍。”

“畢竟人家不管怎麼說,有一些老底子在哪裏。不足是不足,但是底子在哪裏擺著那。圖哈切夫斯基雖說被莫斯科的那個老頭砍了腦袋,其大縱深的作戰理論被廢除,以及編製獨立大規模坦克部隊的觀點被丟掉。”

“隻要他們各級指揮員的素質提高,這個理論說撿起來就可以撿起來。而且他們有著完善的軍工體係,雖說眼下戰損的數量有些大。但是隻要正在東遷的各個軍工廠恢複投產,那麼戰損的裝備隨時可以得到補充,而我們卻沒有這個底子。”

“不過雖然我們目前表現的稍微好一些,但是我們的對手也不同。相對於有著完整成熟裝甲集群運用理念,以及大量的坦克裝甲兵力的德軍。日軍本身的坦克數量遠不如不說,其坦克裝甲車輛的運用,還停留在配屬步兵作戰的三十年代時候。”

“日軍過於強調符合自身特點,卻忽視了世界軍事學術和裝備發展。在坦克集群運用上,已經落後於世界的軍事理論,也是我們能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有時候我在想,當我們遇到德軍這樣的對手時候,我們還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戰果嗎?”

“而且通過此次作戰,我們也暴露了的地空配合和突破口選擇上,以及打開突破口後向縱深發展的方麵還有一些不足。還需要不斷的完善,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作戰理念和體係。”

“另外,我們在裝備上也有些欠缺。缺乏裝甲運兵車和自行火炮等,能夠配合坦克進攻的裝備。單純的依靠徒步步兵配合坦克作戰,會降低坦克的進攻速度。而卡車越野能力差,無裝甲保護,在戰場上並不適合。”

“這也是我為何在談判的時候,寧可付出一定的代價,也要換取一部分被蘇軍俘獲的德軍坦克軍官的原因。畢竟坦克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作戰模式。尤其是大規模的坦克集群運用,我們還是一片的空白。”

“而形勢的發展也根本就不允許我們可以有充足時間,來完善訓練和體係的情況之下,選擇現在運用裝甲集群作戰經驗最豐富,裝甲集群戰術最成功的德國人,來作為我們的教官,是一件比較恰當的事情。”

“老首長,向自己的敵人學習並不可恥。既然他們的軍事技術有可取之處,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采眾家之所長為我所用呢?我之前敢用日本陸軍少將,為我們培養高級指揮人才。那麼現在並未與直接我們作戰,隻是頂著一個日本人盟友頭銜的德國人,我們為什麼不能用?”

楊震的話音落下,兩位老帥對視一眼,不由的相對苦笑。看著眼前這位年輕人,心中也不禁感歎這個家夥的膽子太大了。關內部隊,也有用日軍戰俘作為教官的例子。但是一般隻作為白刃戰的教員,或是步兵戰術教員。至於高級指揮員的培養,更多的還是靠自己。

一是軍官一級被俘的人員極少,而且大多都是死硬分子很難轉化。二也是以遊擊戰和山地運動戰為主的關內部隊,也沒有那個條件。各部隊的高級指揮員培養,還是多靠著多年戰爭積累下來的經驗。

那裏像這個家夥,不僅敢用日軍戰俘之中的高級軍官作為高級指揮員培養的教員。甚至還用日軍戰俘,組建了一支什麼磨刀石的部隊。還有他居然敢膽大包天的啟用被俘日本陸軍少將,作為最高級指揮員培訓的教員。

先不說啟用自己敵人的戰俘,作為高級軍官培養的教員膽子大小的話。就說他是怎麼讓這些死硬的日本軍官,為自己所用的?在一支以戰死為光榮,被俘為恥辱,以悍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作為信仰。士兵難抓,軍官更加難抓的軍隊之中,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更何況還是還有那麼多的高級軍官,在現在中日戰爭還沒有分出一個結果,日軍在戰場上還占據著明顯優勢的時候,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這一點,可不是單單是靠刑訊逼供就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