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真的很不容易(2 / 2)

“除了原有答應提供的高射武器、反坦克武器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美援物資,為他們生產一批衝鋒槍等輕武器。他們可以拿繳獲的德軍鋼盔,來衝抵這個物資。我想這個要求,不算太高吧。”

“至於目前卡在他們港口的這批物資之中,我隻要汽油、棉花和軍工原料,還有飛機零部件,其他的我可以全部轉讓給他們。原來答應他們的轉讓的美製卡車和飛機,也可以提供給他們。”

“不過他們答應必須要答應按照我們的要求,轉讓兩種火炮和T三四坦克的生產技術,以及部分實物。而且轉讓給我們,他們在戰場上繳獲的德軍坦克和火炮。這是我們的底線,也是我們必須要求。”

楊震答應了可以在某些問題上退讓一步,讓兩位老帥鬆了一口氣。但對於他留下的這個尾巴,卻是有些不明白他的想法。既然已經答應退讓,但是為何還要留下這幾條尾巴?還是這麼大的一條尾巴。

司令員倒是好一些,他知道這個讓步不能無限度的。作為軍事大家,這幾天的經曆下來,他很清楚談判桌上與實際戰場上區別並不很大,都是一樣的刀光劍影。雖說不是真槍實彈的大打一場,與戰場上的腥風血雨相比,隻不過是唇槍舌戰。

但是雙方背地裏麵下的功夫一樣不少,一樣的都在計算著對方心態和底線,尋找對方在談判桌上的漏洞,以給自己創造最大的利益。說實在的幾天下來,即便隻是旁觀,但是給這位老帥的感覺,卻是不亞於打了一場大戰。

甚至比指揮一場真正戰役,還要勞心和勞力。以前還以為眼前的這個小家夥,隻是借著背靠蘇聯,依靠蘇聯老大哥的全力支持,才在短時間之內將原本在日軍圍攻之下,已經殘破不堪的抗聯重新整頓起來,並在短時間之內發展與壯大起來。

但是這幾天經曆看來,這一切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他們現在的一切來的是真的很不容易,甚至可以說這一切相當的來之不易。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一點點的爭取過來的,而那邊的老大哥,哪像是老大哥,簡直就和那些奸商沒有什麼兩樣。應付這種人,還能從他們的口袋裏麵掏出東西來,這難度甚至還要超過一場大戰役。

隻是相對於沉默,以沉默實際上已經變相表明了支持的司令員來說,政委對於楊震這種做法卻是相當的不理解。既然已經決定在某些方麵作為讓步,為什麼還要如此的拖泥帶水?用美國人的物資,為蘇聯人生產武器裝備,蘇聯人能同意嗎?

一個是你們的產能,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還有沒有能力能達到蘇聯方麵的需求?蘇德戰場上的裝備和兵員消耗,可不是中國戰場可以相比的。一場大戰下來,損失的裝備成千上萬。依靠你們的產能,能夠滿足這個損耗嗎?

還有飛機、坦克,按照你們現在那個隻完成土建,還在安裝設備的兩個大廠,別說製造這些裝備,就是維修恐怕都沒有這個能力。就算蘇聯人答應了,可你能夠給人家製造出來嗎?

二你們要求的這些坦克、火炮,蘇聯人自身的需求也很大。這個時候,你們獅子大張嘴,一下子要這麼多的裝備。按照這兩天對蘇談判的架勢來看,這個條件蘇聯人是肯定不會答應的。

這麼一搞,談判不是又陷入僵持,拖延下來了嗎?而現在整體的形勢是人家拖的起,你們拖不起。不說別的物資,就是所需的棉花,你們有替代品嗎?這是東北,不是沒有棉衣也能過冬的四川和江西。

其實也不怪這位老帥內心對楊震在讓步的同時,又留下這麼多的尾巴舉措有些不滿意。對於他這個挺進軍政委來說,眼下換裝在即,這冬裝的問題在遲遲無法得到解決,真的要耽誤大事的。

在晉察冀已經鬥爭了幾年的這位四川籍的老帥,對華北與南方渾然不同的冬天已經深有體會。這東北的冬天,隻能比華北更冷。他楊震自己不也是說過嗎,東北有些地區的氣溫,到冬天可以達到零下三十多度。

華北的山地再冷,可也沒有達到過這麼低的溫度。那邊的冬季零下二十度,已經是極寒了。即便是在山區,一般零下十多度,也就算寒冷的了。華北冬季嚴寒的程度,可是遠遠無法與這冰天雪地的北滿相比的。

現在已經十月初了,如果因為你的這些完全可以放到後邊去商議的要求,再繼續的無謂扯皮下去,這時間上可就真的來不及了。棉花進來了,你不還得加工嗎?難道將這些棉花,製作成棉衣就不耗費時間了?

眼下整個東北,抗聯再加上挺進軍,足足幾十萬的部隊。要想製作足夠的棉衣,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你完全可以先把這件事情談下來,至於其他的完全可以等到這件事情解決之後,再和對方談其他的要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