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2 / 2)

也就是說下一步抗聯恐怕要麵對的就不單單是關東軍,而是日軍兩大戰略集團的三麵圍攻。按照現在的判斷,第二階段的戰鬥規模,遠非第一階段可以相比的。進行這麼大規模的會戰,需要的物資數量與之前相比也要大幅度的攀升。

如果對外通道的問題,在遲遲無法解決,急需的物資和原材料無法進入到根據地。別說打通與關內的聯係了,就是維持眼下的戰線都困難。沒有了彈藥,部隊怎麼作戰?沒有了汽車和汽油,部隊怎麼解決運輸問題?

還有眼看就要上凍了,部隊急需的冬裝再不解決,這部隊就要挨凍了。而隨著天氣已經逐漸開始轉冷,冬裝的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如果冬裝問題遲遲在無法得到解決,那麼部隊凍也凍垮了,還談什麼下一階段作戰的問題。

不過這次楊震親自出馬,可沒有打算隻有自己去,而是拉上了挺進軍的兩位老帥一同參與此次談判。兩位老帥都曾經在對麵吃過洋麵包精通俄語,對蘇聯人性格的了解隻比自己多,而絕對不會少於自己。

尤其是那位自己在一二九師的老師長,雖說在外交與經濟上一竅不通,但是論起兵法來,整個中國也沒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有他們自己把關,可以有效的減少脾氣有些急躁自己的失誤。

而且有些事情對於楊震來說,與其遮遮掩掩的,還不如直接挑明了比較好。很多的事情,楊震雖說表麵上一貫是風輕雲淡,但是實際上從來沒有真的掉以輕心過。與其讓某些人在那裏瞎琢磨,造成不必要的誤會,還不如直接拽他們參與進來。

在挺進軍總部抵達根據地內之後,通信部幾個監聽站早就向楊震報告過,挺進軍總部的電台與關內的聯絡異常的頻繁。比當初在熱河作戰的時候,聯絡的次數還頻繁。通訊聯係,幾乎是二十四小時都在進行。

倒不是通信部,有意識的對挺進軍的電台進行監聽。但他們是負責整個對敵所有電台信號的監聽,根據地內所有的無線電台進行監控。所有接收到無線電的信號,都要進行識別和判斷、分析,並整理成詳細的紀錄。

挺進軍的電台與關內頻繁聯係,以通信部的耳目之靈,不可能聽不到。要是做不到這點,他們就是失職了。他們的工作就是對內監聽有無秘密電台,對外監聽和分析關東軍的各種無線電聯絡信號。

盡管楊震已經批評過通信部負責監聽的一個副部長,讓他立即撤銷對挺進軍的電台實施監聽,並且將所有的紀錄全部銷毀。不許對挺進軍電台信號,進行任何方麵的破譯,哪怕是試探性的也絕對不允許。這件事情除了他之外,對任何人不許透露一絲一毫。

但是這些信息,也說明了挺進軍一直在與中央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因為經過對那些信號的分析和整理,以及判斷,通信部發現這些電台之中除了各部自行聯絡的電台之外,最起碼有三部大功率的電台,是在與西北不斷的聯絡。

雖說因為目前技術的關係,通信部門不可能確定接收他們信號的具體位置。但是西北方向,除了延安還有那個地方有能力接收如此多的大功率信號?總不能是與西安、蘭州的重慶方麵聯絡吧。

至於挺進軍與中央如此密集的聯係,究竟有什麼原因。楊震不想去猜,更不願意去猜。對於他來說,這種事情自己知道了,也就到此為止了。有些事情知道太多了,反倒是麻煩。更何況東北的形勢,很多事情還是讓別人去彙報更好一些。

所以在決定親自參與對蘇談判之後,楊震經過深思熟慮還是邀請兩位老首長一同參與此次談判。與其遮遮掩掩的,還不如讓中央直接掌握比較好一些。有些事情,經過兩位老首長的口中彙報,比自己單說要省事的多。

對於楊震的邀請,兩位正在抗聯根據地內考察的老帥,在大家心照不宣的情況之下也沒有遲疑的答應。隻是讓這二位原本以為大家談開了就好的老帥,沒有想到的是談判桌上的兄弟黨、老大哥的態度,會是如此的咄咄逼人。而楊震態度也是出乎他們的意料,幾乎寸步不讓。

蘇聯方麵的態度異常的堅決,要求抗聯完全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而楊震又是死守底線,寧可大家誰也得不到這批物資,也不肯最任何的讓步。兩方麵一個是拚命的漫天要價,一個是玩命的坐地還錢,依舊是相持不下。

幾天的參與談判下來,從來沒有經曆過類似事情的兩位老帥。饒是身經百戰,也被談判桌上的刀光劍影高的目瞪口呆。隻是看著白天要和蘇聯人磨嘴皮子,晚上還要調整全軍的最新部署,還要處理各項事情幾乎沒有休息時間,而顯得異常疲憊的楊震,一直壓抑著沒有問出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