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2 / 2)

至於接替十一師團維持對林西戰場正麵攻勢的那個十三師團,則在土城子一線被突破,的幾乎同一時間。也突然在斷後部隊以及大量炮火的掩護之下,利用土城子一線被突破,抗聯部隊正在追擊十一師團而留下的空檔。

迅速的擺脫林西戰場正麵全麵反擊的抗聯部隊,搶在同時從翁牛特左旗境內發起反擊的部隊,還被自己阻擊兵力阻擊在雙井一線的機會。利用趙家灣與雙井之間的空檔,趁著抗聯的合圍圈,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丟棄所有的輜重,經翁牛特左旗葦塘河以東的山地,在快速的撤回赤峰一線。

盡管在十三師團撤退的時候,林西戰場正麵部隊拚命的攔截。但是在日軍斷後部隊拚命的阻擊,以及日軍又是專門那裏有山地就走那裏。再加上日軍行動過於突然,事先沒有一點的征兆的情況之下,最終隻抓住了一些日軍後衛部隊,以及掉隊的傷病員。

而翁牛特左旗出動的攔截部隊,卻因為十三師團壓根沒有選擇翁牛特左旗境內的平原地區,而是在渡過西拉沐淪河之後直接進入山區,使得裝甲部隊的行動受到了相當大的限製。以及側翼掩護部隊拚命的阻擊,而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個十三師團從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

不過這個十三師團選擇山區撤退,也不是一點代價也沒有。因為山區沒有公路以及缺乏汽油,可供重炮以及牽引車運動。所以在撤退進山之前,十三師團除了輕便的山炮和九二步兵炮之外,丟掉了所有野炮以上的大口徑火炮。

甚至因為行動過於倉促,所有丟棄的火炮和牽引車連同大量的炮彈,大部分原封不動的被遺棄在原地,沒有來得及破壞。對於一向將裝備看的比士兵的生命還重要的日軍來說,這個做法是極其罕見的。

不過有了關東軍參謀長吉本貞一中將,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丟掉所有無法攜帶的裝備,一切以安全撤回為主的直接命令。十三師團長內山英太郎這麼做,更不會有什麼顧慮。盡管他是炮兵出身,在擔任十三師團長之前,曾經擔任過關東軍炮兵司令。

但是丟掉這些火炮,他沒有半點心疼。因為他知道如果走公路撤退,將會麵臨抗聯大批裝甲部隊衝擊。而對於缺乏反坦克武器,就連製作燃燒瓶的汽油都缺少的十三師團來說,這將會是一場災難。要想平安的撤退,隻能繞道山區。

翁牛特左旗丟掉之後,十三師團的補給線全線中斷。沒有了汽油的來源,那些油老虎一樣的牽引車就動不了。而這些至少需要十八匹馬,甚至三十二匹馬拖拽的重炮。在戰場上,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找到足夠的馬匹來牽引這些重炮。

因為想要將一個炮兵聯隊的所有火炮都帶走,外加上炮彈至少得上千匹的馬。這還是日本人自己配種的,體型比較高大的馬。如果換了本地產的矮小蒙古馬,這需要的馬匹數量至少還得再翻上一番。

而即便是能找到足夠的馬匹,或是還有富餘的汽油供牽引車使用。這些笨重火炮,在山區的地形之下也很難運動。就算是勉強進山,但是半路也隻能丟掉。與其因為這些重炮拖累撤退的速度,還不如就地丟棄。至於炸掉這些重炮,很抱歉十三師團沒有那個時間。

別看內山應太郎中將是炮兵出身,在擔任師團長之前,當過多年的重炮兵旅團長。但是在指揮部隊作戰上,卻是相當的果斷。什麼時候該舍棄的時候,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含糊。反正對於他來說,這些炮兵也不是他十三師團建製內的,更不是支那派遣軍的。

他的十三師團從關內調出來的時候,炮兵聯隊與每個聯隊抽調出來的兩個步兵中隊,組成留守部隊,還在原來駐紮的中國城市壓根就沒有來。這些炮兵是臨時配屬關東軍之後,關東軍給補充的法製火炮,以及法製大馬力牽引車。

對於這些二手貨來說,盡管性能要比原來十三師團裝備大正四年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性能要優異的多。法製七十五毫米野炮和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至少也不比日軍三八改式野炮的性能差。

但對於內山英太郎來說,畢竟保住自己的師團才是第一位的。隻至於那些炮兵丟了就丟了,也沒有什麼可惜的。隻要能保住部隊,至於寶貴的大炮,等回到支那戰場之後自然不用操心了。反正自己的炮兵,還保持完整。

敵軍大量的裝甲部隊就在近在咫尺的王爺府一線,要炸掉這些重炮不僅會引起敵軍的注意,而且會耽擱大量的時間。而在撤退的時候,每一分鍾都是相當寶貴的。如果耽擱哪怕一分鍾,就增加一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