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大本營的最低要求(2 / 2)

所以在這場兵力爭奪戰之中,大本營注定不會將主要的注意力向關東軍傾斜的。之前在戰役還在進行的時候,大本營不顧關東軍正在激戰的現狀。不斷的從關東軍儲備之中,抽調大批炮彈南調,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而自己這個關東軍司令在陸軍高層的影響,也遠遠不如那位曾經擔任過陸軍大臣和教育總監的,陸軍三巨頭中兩個職務的南方軍司令。在這場兵力爭奪戰之中,自己處在弱勢的地位。

他知道大本營根本就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為關東軍增加兵力。大本營如果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第七師團和十四師團、二十三師團,這三個關東軍主力師團補充完畢、恢複建製,就已經很給自己麵子了。

況且這次的慘敗,大本營還不知道怎麼處置自己與吉本貞一中將。與前任植田謙吉大將那樣,被一撤到底,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畢竟如果說起失敗來,連續兩年損兵折將的自己,要比當初的植田大將來要嚴重的多。

大本營如果按照諾門罕戰役結束之後,對關東軍一幹高級軍官整頓的前例,此次勒令自己與吉本貞一中將轉入預備役,那麼大本營給關東軍究竟會調集多少的兵力,關東軍究竟會走向何方也與自己無關了。

所以梅津美治郎大將,對於岡部直三郎這個時候釜底抽薪的舉動,並未表現出任何的計較。那是後來司令官的事情,而不是現在已經屬於半待罪之身的自己,應該去考慮太多的。此次關東軍戰敗,自己作為司令官是責無旁貸的事情。而且恐怕到滿洲以來的連戰連敗,天皇恐怕也對自己失去信心了吧。

盡管梅津美治郎還不知道,大本營會怎麼處理自己此次戰敗一事,也沒有對大本營此舉做過任何的表態。甚至還幫助岡部直三郎壓製住了,那些大佐、中佐參謀在聽完大本營調走三個師團的舉動之後,在現場就爆發出來的不滿情緒。

但雖說自認為被撤職梅津美治郎認為畢竟自己還是關東軍司令官,有些事情自己還是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的。尤其是補充兵員和戰損裝備的方麵,自己作為現在的關東軍司令官,必須要在最短時間之內完成。

其實對於關東軍來說,此次戰損的兵力想要補充完畢,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甚至不用勞駕大本營,就可以獨自的完成。南滿境內的在鄉軍人,以及僑民有幾十萬。從中動員一部分青壯入伍,可以很容易的完成對戰損部隊的補充。

這麼做,要遠比從本土動員兵力補充速度要快的多。而且在南滿境內的僑民數量,以及在鄉軍人的數量,完全可以滿足補充兵員的需要。這樣做不僅可以大量的節省時間,更可以避免敵軍趁虛而入。

一下子調走三個師團,對於眼下的關東軍來說,無異於削弱了本身大戰過後就相當虛弱的實力。本土在慢騰騰的補充訓練原本應該給予關東軍的補充兵,那麼在補充完畢之前,關東軍別說反擊,就是固守現有的戰線,兵力也嚴重的不足。

梅津美治郎認為在眼下的非常時期,自然不能拘泥於常規。怎麼樣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關東軍現有的建製補充完整,就要怎麼去做。按部就班,隻能讓關東軍長時間的虛弱下去,給對麵的敵軍以可趁之機。當麵的抗聯,不是滿洲事變時候的東北軍。

隻是盡管關東軍可以依靠目前在滿的僑民,獨立就可以完成補充。但畢竟作為一支現代軍隊,日本有一套嚴格的征兵製度。臨時征集部分僑民參戰,這並不違反日軍征兵的製度,也是日軍的慣例。

但是不經過大本營的同意,擅自大量在僑民之中征集補充兵,這無異於相當進行一次局部動員。不管關東軍的出發點是什麼,在梅津美治郎眼中,都等於直接破壞了日軍征兵的製度。

而這一點卻又恰恰是對下克上行動堅決反對,上任之後采取種種手段,將下克上風氣最嚴重的關東軍內部,這一風氣徹底肅清的梅津美治郎無法接受的。沒有大本營的批準,他不會擅自行動的。

隻是在本土正在為即將進行的南下作戰,不斷的編製新的師團。為穩固支那內地的占領區,保證物資供應,也在不斷的補充給支那派遣軍新的師團,以填補原有師團被調走出現的空缺。

以及老牌裝備齊全的那些師團,被調走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的戰鬥力。關東軍在整個大本營的補充序列裏麵,眼下肯定不在第一位的。至少在南下作戰結束之前,是絕對不會是排在前麵的。如果還是按照以往慣例等待本土的補充兵員,那麼輪到關東軍的時候,已經不知道是猴年馬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