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架勢一定要拉足(1 / 2)

關東軍這個舉動可謂是大手筆,換了其他的人還真沒有幾個敢這麼玩的。而且如果不是他們將第五師團調到了西阜新和彰武一線,這個多少有些欲蓋彌彰舉動,讓一號察覺出有些不對味來。搞不好,也許一號和自己就真的被他們製造出來給迷惑住了。

隻是郭邴勳有些想不明白的是,在陳翰章被巴彥塔拉日軍築壘地域牽製,關東軍為何不在那個時候出擊。非得等到陳翰章所部開始強渡西遼河的時候,才開始行動。一向以下定決心,行動便雷厲風行的關東軍此次動作這麼遲疑,難道真的是顧慮一直沒有出現的杜開山所部嗎?

還是在固執的等待鬆花江大堤的破襲戰的成功?他們真的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對鬆花江大堤的破襲,以水代兵切斷整個江南抗聯後路之上?這種近似乎死心眼的做法,在軍事上可並不是正常現象。

要知道關東軍在通遼一線最佳的出擊的時機,就在陳翰章所部主力被糾纏在巴彥塔拉一線,而馬春申還沒有露麵的時候。這個時候馬春生還沒有出擊,而陳翰章所部大部分的兵力和裝備,都投入到了對巴彥塔拉日軍築壘地域的爭奪上。

另外一部,也被阻擋在開魯以北地區。在整個側翼的雙遼一線,隻有一個團的兵力。而在通遼戰場南部的科爾沁左翼前旗和庫倫旗、奈曼旗境內,並無一兵一卒。如果關東軍在這個機會反擊,可謂是正是最佳的出擊時機。

可偏偏這個時候,關東軍卻是除了派出一個十八師團迂回陳翰章的背後之外,在通遼一線並沒有其他的任何動作,白白的措施了最好的戰機。等到陳翰章所部已經解決了巴彥塔拉築壘地域,強渡西遼河,並已經開始圍攻通遼縣城才想起行動卻是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當然當陳翰章所部圍攻通遼、開魯兩大縣城的時候,關東軍仍然有一定的機會。如果其已經調集到彰武、西阜新一線的第五師團,立即全軍北上,搶占奈曼旗、庫倫旗,並以一部兵力進入科爾沁左翼後旗,將會牽扯到陳翰章相當一部的精力。

同時也可以使得陳翰章無法在圍攻通遼與開魯兩個縣城戰鬥中,投入太多的兵力。至少通遼縣城,不會這麼快的便失守。在巴彥塔拉一線丟失,西遼河被突破之後,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屏障的通遼縣城,需要的是大量援軍,而不是隻有區區幾百名的傘兵。

的確杜開山所部一直沒有露麵,固然可以讓關東軍在部署的時候,有些心存疑慮。但是絕對不會讓關東軍在行動的時候,顧慮的這麼大。兩個師的兵力,以抗聯每個師的編製,總兵力固然不算少,但是說多也是在不算太多。大兵團作戰,兩個師的兵力算不上什麼。

有一定的顧慮是肯定的,但是難道真的影響到了關東軍的決心?要知道如果他們搶在馬春生所部抵達之前,便對通遼一線展開反擊,那麼陳翰章那裏即便不會被其圍殲,但是至少在短時間之內也會陷入被動。

三麵夾擊,腹心又有一個十四師團的殘部還在抵抗。即便在馬春生所部抵達之後,要扭轉這個不利的局麵也是相當困難的。馬春生所部一個多師的兵力,恐怕最多也隻能幫助他拖住十八師團,避免三麵圍攻的情況出現。

但關東軍卻偏偏沒有提前出動,待到想要出擊的時候,卻被攔腰突然殺出的馬春生所部堵住了對通遼戰場最致命的出擊通道。最關鍵的是給陳翰章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徹底的拿下通遼與開魯,這兩個戰略重鎮。

在解決了心腹大患的同時,也徹底的將通遼戰場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的行動整整慢了半拍,導致了一個幾乎可以說完美的計劃最終還是落空?對於這個問題,陳翰章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雖說郭邴勳一直沒有琢磨明白關東軍真實的作戰意圖是什麼,但他知道自己現在正在擬定的這個計劃,必須要製定的盡可能詳細,而且執行起來也要更加的縝密,絕對不能讓關東軍看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意圖。逼迫關東軍自己主動終止反擊,與抗聯各部實施脫離。

盡管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郭邴勳絞盡腦汁的籌劃之下,還是取得了相當的成功。當然,如果不是之前采取一係列成功的戰略欺騙和隱瞞,讓關東軍對抗聯戰略企圖的評估一錯再錯。

對於抗聯的每一個戰場上的調整,都極其重視,反複研究之後才能得出不見得正確,甚至是南轅北轍的結論。使得關東軍情報部門,現在相當的有些草木皆兵。郭邴勳這些障眼法,究竟能不能取得預想的成果,他自己也沒有太多的底氣。

畢竟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之下,他無論怎麼調動兵力采取佯動也好,實打實的行動也好,都不可能會有太多的手段可以使用。盡管計劃看起來複雜,但仔細分析一下,並不難做出準確的判斷。至少對陳翰章所部的調整,他隻能采取一係列的辦法,盡快的增強陳翰章所部的兵力。

在手中可以采取的手段很有限的情況之下,要做到楊震說的那樣,即要把戲做足,讓關東軍中了自己的圈套,主動的停止攻擊。又不能被關東軍趁機給鑽了空子,反手給自己來一下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異常縝密的思維才能真正的做到這一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