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日軍援軍之所以能夠繞過陳翰章在雙遼、科爾沁左翼後旗、庫倫旗警戒線,不僅突然出現在通遼縣城之內,甚至還有一部分人還跑到了十八師的後方,是因為他們出動的兵種有些特殊。既不是裝甲兵、也不是騎兵,更並非步兵,而是第一次出現在東北戰場的傘兵。
盡管眼下的通遼戰局,陳翰章自認已經是板上釘釘,別說小股援軍根本就無法改變局麵。就算是第五師團全軍出動,按照眼下的戰局發展,等到了通遼一線,十四師團的屍骨早就都涼透了。
但現在畢竟是麵對一個之前從來沒有遭遇的過的新兵種作戰,怎麼樣應對還需要自己慎重的考慮。此次會戰之前,總部曾經下發過關內日軍在中條山會戰時期,日軍投入的少量傘兵作戰使用的戰術。提醒各級指揮員,一定要注意在作戰之中對日軍傘兵進行防範。
為了提醒各級指揮員注意,在調動東北之後一直沒有露麵的日軍這一新兵種。總部還下發了通過蘇聯方麵搞到的德軍傘兵在歐洲戰場上的幾個戰例,以及一號親自製定的打傘兵作戰方案。
但之前因為日軍傘兵一直沒有參戰,陳翰章也有些大意了。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東邊中長鐵路沿線日軍和南邊的第五師團身上,甚至是奉天的日軍身上,壓根就沒有想過日軍傘兵第一次出現,會落到自己的頭上。
當日下午二時左右,自通遼戰役打響就始終沒有出現過的日軍飛機,突然大批的光臨通遼戰場。隻是這些飛機投擲下來的即不是炸彈,也不是給日軍補充的給養,而是實實在在的全副武裝的人。
近八十架日軍運輸機和轟炸機,分三個批次從雙遼方向進入通遼上空。盡管陳翰章所部的高射炮兵反應速度奇快,接到雙遼方麵的通報便已經做好戰鬥準備。並以猛烈的高射炮火和高射機槍火力,沿途擊落了在一千五百米高空飛行的十一架搭載傘兵的運輸機和轟炸機。
但是因為陳翰章所部的高射炮,都是隊屬二十三毫米小口徑高炮和十四毫米高射機槍。射速雖快,但是射程卻並不算太高。再加上之前日軍的飛機從未出現在戰場上過,大部分師以下部隊,甚至部分的師屬高炮部隊的高射武器,都被拉到前線作為地麵支援火力參戰。
而且雖然自通遼作戰打響之後,腦袋頂上就沒有出現過日軍的航空兵。但是沒有出現,並不意味著不用做防備。通遼戰場,不是單單就一個通遼縣城。還有在科爾沁左翼中旗境內的彈藥和物資囤積點,開魯戰場,通遼縣城正北方向的炮兵集群,以及南下部隊的防空需要。
所以陳翰章所部的高炮,除了總部所屬的高射炮團還握有一定的機動部隊之外。大部分的高射炮兵,都是以連為建製分散在整個戰場上。部署的也很分散,短期內集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盡管提前接到雙遼方麵的通報,但是來得及參戰的高射炮兵,隻有原來部署在雙遼至通遼公路沿線的十八師高射炮兵營的一個雙二十三毫米高炮連。縱隊直屬高射炮團三七高炮、五七高炮各一個連,五十四團十四毫米高射機槍連的一個排。
以及部署在通遼縣城周邊的十八師兩個雙二十三毫米高射炮排,一個由繳獲的兩挺日軍十三毫米高射機槍,一門九八式二十毫米高射機關炮和一門八八式七五高炮,組成的臨時高射炮連,以及一個雙十四高射機槍排。
而且這些部署在整個通遼縣城周圍的高炮部隊,本身也很分散。所以盡管對空火力,因為裝備的因素異常凶猛,但是擊落的日軍飛機數量並不多,而且也未能讓日軍放棄空投的企圖。
在被擊落的十一架之後,剩餘的六十二架轟炸機和運輸機,在整個西遼河以南地區,以通遼縣城為核心,空投下了七百餘名傘兵。但在高射炮火的幹擾之下,隻有半數多一些被空降到了通遼縣城之內。
在降落的過程之中,又有相當部分被地麵火力殺傷。但盡管安全降落到通遼縣城內的日軍總數隻有三百人多一些,而且因為傘降,降落的範圍也分散的通遼縣城內外到處都是,但是對戰局的影響卻是不可低估。不僅僅是增加了日軍守軍兵力,以及讓原本相當低迷的守軍又重新振作起來的簡單問題。
重要的是新的日軍部隊抵達,拖延了戰鬥結束的時間。最為重要的是,對整個戰局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更何況眼下還沒有摸清楚此次增援通遼的日軍傘兵,隻有眼前的這些,還是還有後續第二梯隊。
如果還有第二梯隊,那麼這些隨時可能出現的新敵情,會牽扯到陳翰章整體兵力部署調整。同時如果這些傘兵隻是關東軍發起全線反擊的前奏,他們的出現預示著日軍對通遼戰線全麵反擊的開始,那麼更是會牽扯到陳翰章下一步戰鬥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