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部隊每天油料的消耗,彈藥的消耗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在補給線越來越長,同時十八師團已經插向我們側後方向的情況之下,一旦補給線被切斷,自身攜帶彈藥和物資消耗餘燼,我們就隻能坐以待斃。”
“對於我們現在麵臨的情況,一號和三號還是很清楚的。我想在我們接到這封電報同時,總部肯定已經調整了部署。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快進度,以配合總部下一階段戰略意圖的展開。”
陳翰章將話說的可謂是相當透,這對於一向少言寡語的他來說還是很難得的。所以劉雁來盡管有些猶豫,最終還是按照他的意圖給各個部隊下達了命令。作為老戰友,劉雁來知道陳翰章一旦下定決心,就是一號和三號親自來了,也不見得能讓他改變主意。
其實對於劉雁來來說,他現在依舊還有些的猶豫並非是因為別的原因。他還是有些擔心部隊在攻城的過程之中,如果還是動用火炮以及火焰噴射器會給兩個縣城內的百姓帶來重大的傷亡。
在自己解釋之後劉雁來麵上依舊表露出來的猶豫,陳翰章看的很清楚,他也知道讓這位二路軍出身的老戰友猶豫的原因是什麼。但是對於眼下的陳翰章來說,卻是別無選擇。因為他從郭邴勳發來的這封電報上感覺出來,此次會戰真正決戰的階段恐怕即將到來。
整個戰局形勢的發展與變化不會給自己留下太多,也不可能留給太多的時間,去選擇一個更加穩妥的解決辦法。隻有盡快的拿下通遼和開魯,自己所部在下一步的決戰階段才能處於進退有餘的位置。所以盡管在不情願,也隻能硬著頭皮打下去。
在劉雁來按照自己的思路,給各個部隊下達最新作戰命令之後。轉過身舉起望遠鏡,繼續觀察正在強渡西遼河的十八師渡河行動的陳翰章,盡管已經下定決心,但是心中卻隻能搖頭感歎此時隻能全局為重的自己,在這一戰之後會不會後悔。
因為他知道,劉雁來的擔心很可能會變成現實。兩個麵積不大,但是戰略位置卻相當重要的縣城內,更多的是自己的骨肉同胞。一炮下去傷亡更大的,都是那些連最簡易的防護工事都沒有的國人。
但無論前邊等待自己的是什麼,有一點陳翰章卻是清楚,自己已經沒有任何的退路了。王光宇那邊為了加快速度,將整個林西縣城幾乎夷為平地。當初內心還有些暗自埋怨他,下手有些太狠了,但是現在看自己還是不如他。
有些事情是逼到眼前沒有辦法的辦法嗎,不是你想避免就能避免得了的。誰都不想讓自己的骨肉同胞,倒在自己的槍口之下。但是整個戰局的發展,卻由不得你有任何的心慈手軟。以日軍的快速反應能力,一旦猶豫倒黴的將會是自己。為了整個戰局的發展,自己就算明知道裏麵是一個火坑,卻也得硬著頭皮往下跳。
這也許就是戰爭,一場逼著你明知道你會造成永遠的遺憾,但是卻仍然不得不去做的戰爭。而陳翰章更知道的是,如今自己眼前麵臨的困境對於未來的戰鬥隻能說是一個開頭而已。
隨著抗聯的日益壯大,城市攻堅戰是必不可免的。這種投鼠忌器的局麵,現在的自己和王光宇遭遇隻是一個開頭而已。隨著戰局的發展,抗聯今後的遭遇到的類似情況隻能會更多。
這次奪取通遼和開魯一戰,也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琢磨一下今後進行城市城市攻堅戰時,在遭遇到類似情況的戰術該如何的運用。此戰是一個考驗,但未嚐不是一個機會。如果能通過此戰解決在攻堅戰時,該如何避免誤傷,也許這一戰的結局不會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壞。
陳翰章調整部署,在從巴彥塔拉一線完全打開突破口之後,避開兩翼和外圍的日軍,直插縱深日軍核心地帶的開魯和通遼兩個縣城,並切斷開魯和通遼之間的鐵路聯係。這一手,並未給日軍造成太多的麻煩。
因為他在調整部署,他的對手川並密中將也在隨著戰局的變化,而不約而同的一樣在調整部署。麵對著戰局的惡化,川並密中將反應相當的迅速。這一點,要比他的前任喜多誠一中將要快速的多。
正如陳翰章判斷的那樣,在巴彥塔拉一線守軍全軍覆滅,西遼河一線被全線突破之後,十四師團長川並密中將快速的調整了部署。在兵力已經出現不足的情況之下,十四師團主動放棄了外圍大部分的陣地。
除了留下三個步兵中隊以及輜重聯隊所有的能參戰人員,山野炮兵各一個中隊,由第五十九步兵聯隊長江口八郎坐鎮指揮固守開魯至通遼公路,保證兩個縣城之間聯係之外。將其餘的師團主力,全部收縮至通遼、開魯兩個縣城。